新時代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根本遵循
作者:袁 鵬(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地提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是新時代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8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引下,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不斷拓展,我國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關于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具有重大開創性意義,必須長期堅持學習、系統深入領悟、全面貫徹落實、不斷豐富發展。
2022年4月15日,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8周年之際,根據黨中央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出版發行。這是新征程上我國國家安全事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不僅為在全社會進一步強化國家安全意識送來了“及時雨”,而且為加快推進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送來了“東風”。
要長期堅持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道路自信和戰略自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家安全上的具體體現,包括5個重要特征,亦即“五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相統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國家安全工作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政治安全是根本,人民安全是宗旨,國家利益至上是準則,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既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思想精髓、也是實現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二是堅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疆、邊境、周邊安定有序。“邊疆、邊境、周邊”即“三邊”,“守土有責、寸土必爭”,國土安全始終是我國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三是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并列專章作出戰略部署,突出了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四是堅持總體戰,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面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風險交織共振,面對大國競爭日趨激烈與全球性挑戰日益凸顯,應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運用“總體戰”思維,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確保應對傳統安全挑戰更加主動、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與時俱進。五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協調。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對外呈現即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持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反對“國強必霸”,致力于兼濟天下。
要系統深入領悟總體國家安全觀核心要義,掌握應對變局和化解風險的理論武器。以“十個堅持”為核心要義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中外歷史經驗教訓,在新時代親自創立并不斷推動完善的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2022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8周年,今年下半年還將召開黨的二十大,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輝煌成就有目共睹。與此同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家安全發生的歷史性變化,面對外部環境動蕩變革期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面對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我們迫切需要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素養和方法指導,迫切需要堅定走好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迫切需要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綱要》的出版可謂應運而生、正當其時,必將有力指導實踐、應對變局、開創新局。
要學懂弄通做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鍛造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堅定意志和精神品格。從“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到“堅決打贏新冠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從“堅決打贏意識形態斗爭”,到“堅持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綱要》體現出的都是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事業的斗爭精神,因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本質特征就在于斗爭。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新征程上“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其中第七個即“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其中包括“堅持敢于斗爭”,強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只要我們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要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彰顯新時代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天下情懷。今年2月下旬以來,俄烏沖突驟然爆發,大國博弈與地緣角逐顯著升溫,國際安全環境動蕩多變。與美西方不負責任的拉幫結派、火上澆油迥然不同,中國堅持勸和促談,主張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全球安全觀”成為中國應對當前地區熱點和國際危機的高頻詞。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致力于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內外兼修,內以人民為中心,外以天下為己任,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謀求的不僅是中國一家安全,更是各國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的大家安全。“全球安全觀”將有助于破解西方國際安全理論所謂的“安全困境”,因其摒棄了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與唯我獨尊的霸權心態,弘揚的是合作共贏的包容智慧與普遍安全的平等精神。中國言行一致,一貫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推動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致力于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要不斷豐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黨的國家安全理論持續創新和飛躍。《綱要》全面準確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事業的理論思考和戰略擘畫,全書結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中提出的“十個堅持”為坐標,共計9章,其中的第二到第九章是對“十個堅持”的總體深化和局部重構,局部重構即將第九和第十個“堅持”合并到第一個“堅持”。《綱要》全面展示新時代國家安全的“九個關于”,包括戰略地位、根本保證、道路選擇、根本立場、必然要求、生命線、主陣地主戰場、中心任務、大國擔當,全面覆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黨的領導、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人民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政治安全、各領域安全、防風險、國際共同安全等9個方面,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與實踐、思想與工作、戰略與策略、繼承與創新的高度統一。
2021年4月14日,經中央宣傳部批準,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秘書處設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心的定位是打造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的“理論高地”“宣傳陣地”“人才基地”。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統籌推進國家安全理論研究、戰略研究和思想宣傳,與此同時依托現代院建設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創辦《國家安全研究》雙月刊,在國家安全研究領域的智庫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穩步擴大。展望未來,中心將以學習、研究、宣傳《綱要》為己任,再接再厲、實干擔當,努力引領中國國家安全理論與戰略研究,為護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