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石榴花盛映天山

      發布時間:2022-03-30 09: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初春,廣袤土地正在復蘇,天山南北,各民族攜手并肩,奏響強勁動聽的發展和聲。在這片166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域上,各民族互相了解、尊重、包容、學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反復強調,“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新疆的問題,最難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天山南北。

        2020年召開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新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持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民族成為和衷共濟的“一家人”。促進民族團結,新疆取得了哪些好經驗?怎樣促進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光明日報調研組赴新疆各地進行調研。

        1.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走進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寬闊潔凈的柏油馬路、整齊的紅墻院落映入眼簾,機器轟鳴聲、鑼鼓聲和歡笑聲,組成動聽的鄉村交響曲。

        2014年4月28日上午,在新疆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阿亞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眾。“總書記從那么遠來到我們村里,就是為了看看大家日子過得好不好。”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阿亞格曼干村黨支部書記麥麥提吐爾遜·阿卜杜熱合曼仍然激動不已。他說,如今,土路修成了柏油路,家家用上燃氣灶,戶戶都用電采暖,各民族群眾通過發展產業致了富。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年,全村百姓就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一年到頭都有事干、有錢掙、有盼頭。”麥麥提吐爾遜·阿卜杜熱合曼說。

        2022年2月15日下午,新疆昌吉州昌吉市飄起小雪,昌吉市建國路街道星光社區居民張巖正忙著在小區地下車庫的儲藏室整理募集來的衣物。服裝、筆記本、打印紙……40平方米的儲藏室被各類物資塞得滿滿當當。“這些衣物都是給南疆地區捐贈的,前幾天我們還為喀什地區伽師縣江巴孜鄉尕勒村捐贈了80套健美褲和38套舞蹈服。”張巖說。

        在張巖手機中的美篇里,2021年的195場活動清晰可見,受到張巖幫助的人包括20多個民族。張巖的小區里,居住著漢、哈薩克、維吾爾、回、蒙古等多個民族。“各民族就是一家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誰有困難了,互相幫一幫就起來了。”張巖說。

        作為有著42個民族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昌吉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持續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昌吉州黨委統戰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負責人史廣軍指出。

        增進認同感,離不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2月19日上午,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水定鎮朝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國球館,臺球愛好者把臺球案圍了整整一大圈。“每天來這里和球友們一起打球,都成了一家人,誰家有困難,鄰里之間都能搭把手。”小區居民買買提力·司馬義對記者說。在這個文化活動中心,棋牌室、健體康復室、書法室、小葵花樂園一應俱全。“小小的文化中心,成了社區居民團結友愛、交流交融的溫馨港灣。”朝南社區主任孜拉燕·王蘇甫紅說。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維護民族團結,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2014年開始,新疆各級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簡稱“訪惠聚”)活動,“訪惠聚”工作隊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干部和各族群眾結對子、交朋友、做親人,在天山南北搭起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位于中印邊境的和田地區和田縣朗如鄉,經濟發展曾十分滯后。在“訪惠聚”工作隊的帶領下,朗如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響“杏花村”“桃花村”品牌,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訪惠聚”工作隊著眼村民最關心、最迫切的事,送政策、送服務,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僅2021年,吐魯番市各駐村工作隊就組建2100余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在解難幫困、助力增收、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辦實事好事2.2萬件,解決困難訴求5600余件。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天山南北呈現出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各族干群團結進步、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

        2.團結穩疆、富民興疆有了“源頭活水”

        夜晚,月色為喀什古城景區披上了溫軟的面紗。走進麥吾蘭·圖拉克和宋愷聯合打造的“入迷文創”小店,200多件民族手工藝品和傳統服飾絢麗奪目。并肩合作四年來,麥吾蘭·圖拉克和宋愷親如兄弟,沉淀出不分彼此的深厚感情。

        在昌吉州昌吉市的美食江湖上,也有一對這樣的“最佳拍檔”,他們就是金城牛大碗餐廳老板梁強與合伙人買買提江。從同在一個飯館打工到合伙經營同一家店,兩“兄弟”一起走過風雨十六載。“我們就像新疆的拉面和烤肉一樣,永遠分不開。”買買提江爽朗一笑。如今,兩人經營的餐廳里,有漢、維吾爾、蒙古、回等6個民族的員工。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古爾邦節……“每到過節,店里都會組織聯誼活動。在這里,每個民族的節日都成為大家的節日。”店長馬胡玲說。

        攜手共謀發展的道路上,離不開手足相親,更離不開守望相助。

        2月,伊犁河谷突遇降雪降溫。一早,伊犁州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大喀拉蘇村村民馬志明就忙著給圈棚里的牛準備草料。院子里,被積雪覆蓋的草料垛堆成一座小山。“現在有50頭牛,想著開春漲到100頭,可圈棚不夠用啊,如果把這棚子向東擴建40米,得花20萬元。”指著院里一片廢舊的蔬菜大棚,馬志明惆悵地說。“村里馬上要建集中養殖場,大戶們可以聯合租棚、聯合管理,養400頭牛只需要一到兩個人。”村黨支部書記米熱哈孜·賽依勒哈孜送來解決方案。“這辦法攢勁得很。”馬志明期盼著,養殖場能盡快建起來。

        辦養殖場、打井通水、改善村容,這幾年米熱哈孜·賽依勒哈孜和村委會主任居馬別克·巴扎爾比克一天到晚忙得很。大喀拉蘇村有568戶、1963人,村民由10個民族組成。為了提高收入,居馬別克·巴扎爾比克帶領各族村民,3年開挖8口機井,讓4000多畝旱田變成可滴灌的水田,種上玉米和苜蓿后,畝均收入提高300元以上。

        “村民們在一起共事共樂,大家也互相趕幫超,你家外出打工掙錢了,我也要出去。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達8000元以上。”居馬別克·巴扎爾比克說。在錫伯族村民關美華家院外,他指著規整干凈敞亮的院落說:“這家庭院是村里搞得最好的,我們經常組織大家來參觀學習。將來廠子搞起來,形成規模化養殖,村里會越來越整潔。”

        和大喀拉蘇村一樣,在新疆各地,發展的協奏曲正在更多村莊鳴響。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正在為富民興疆注入“源頭活水”。

        今日新疆,處處萌動著春天的生機,一大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群眾干事創業勁頭十足。加快重大項目的落地落實,強化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一系列新舉措新部署緊鑼密鼓,正在引領新疆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民族團結“同心圓”越畫越大

        一場雪后,新疆鞏留縣團結湖畔,暖陽穿過石榴籽書屋的五角形玻璃屋頂,斑駁灑落在角角落落。68歲的錫伯族市民趙翠蘭和她的“親戚”——59歲的哈薩克族市民加米西·霍加合買提相約來到書屋閱讀。“19歲那年響應組織號召,我放棄文工團工作,來到吉爾格朗鄉恰西牧場醫務室工作。”從此,趙翠蘭成了“喀拉克孜”(黑姑娘)。她早出晚歸背著藥箱,奔波在恰西這片美麗的伊犁河谷草原上,為患病牧民打針、發藥,一干就是十幾年。由于醫務所居住不便,她借住在牧民巴旦家里,兩家就這樣結下了不解之緣。

        回到縣衛生院工作后,趙翠蘭依然惦記著恰西牧場。巴旦的孩子來縣城上學,常年住在趙翠蘭家里;恰西牧場其他牧民的孩子來縣城上學,也住進趙翠蘭的小院。小小的院落,會聚了漢、哈薩克、維吾爾、回、錫伯等眾多民族群眾的孩子。“娃娃們都叫她‘趙媽媽’,受到‘趙媽媽’的感染,我也加入愛心媽媽團隊,幫助更多生活困難的村民和孤寡老人。”加米西·霍加合買提對記者說。

        在霍城縣盧草溝鎮墩買里村文化大院,宣傳欄里的民族團結活動展示,訴說著這個由16個民族聚居村落的“一家親”故事。“我們在這里舉辦了‘七一建黨同歡慶’‘我用都塔爾伴你唱紅歌’‘共寫一幅字共畫一幅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結親聯誼活動上百場次,營造各族群眾共樂的氛圍。”文化大院負責人居來提·肖開提介紹說。

        走訪入戶、幫助群眾修剪果樹、給村民慶祝生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駐和田地區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烏塘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保緒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自己的日程。村民卡吾力·卡迪爾是李保緒的“親戚”,他患有風濕性關節炎,不便外出務工。在李保緒的幫助下,卡吾力·卡迪爾家在村委會對面開了一家臺球廳,每個月增收千元以上。

        2016年10月16日,“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在新疆正式啟動。5年來,百萬名干部職工與各族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你來我往間,親戚越走越親,感情越走越深。新和縣養牛大戶賽麥提·艾合麥提和畜牧合作社負責人李曉林互幫互助共同致富;由10多個民族組成的伊犁六星街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用音樂書寫民族文化交融樂章……在新疆,每天都有很多結親干部到鄉村、社區看望結對親戚。每當親戚要來時,村民們總是翹首以盼,滿懷喜悅。親戚們離開時,村民們站在村口揮手告別,依依不舍。新疆各族兒女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讓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4.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走進伊犁州伊寧市瓊科瑞克街道拜合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56棵由各族人民共同栽種的樹木映入眼簾。“社區居民在一起共同植樹、共同學習,還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其樂融融。”社區黨支部書記馬俊龍告訴記者。

        “拜合特社區是維吾爾語,意思是幸福社區,我們社區的文藝隊也叫幸福文藝隊。”68歲的文藝隊隊長閆蕙蘭是隊里的“靈魂人物”,也是宣傳民族團結的“領頭雁”。為深入淺出地宣傳黨的好政策,閆蕙蘭經常自編自演歌舞、小品等節目,用文藝演出的形式傳遞和諧文明新風尚。拜合特社區還深入開展“我們共同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290場次,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幸福之花盛開在社區的每個角落。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浸潤。近年來,新疆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維護民族團結提供陣地保障。

        阿勒泰地區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120場次,探索農村電影放映與“兩中心”融合發展道路,累計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300余場次,圍繞建黨100周年編排2場大型舞臺演出,創作舞蹈、聲樂等文藝作品十余部,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鞏留縣在援疆省市的傾情幫扶下,打造“石榴籽書屋”文化品牌。目前,鞏留縣已建成石榴籽書屋102個,做到一個村(社區)有一間書屋、一個支部有一個紅色主陣地。

        58年如一日與各族邊民精誠團結共同戍邊的兵團職工魏德友夫婦、13年風雨無阻在自家小院升國旗的沙勒克江·依明、44年用醫者仁心在牧區書寫人間大愛的醫生吾哈斯·蘇萊曼……被稱為“民族團結沃土”的塔城地區,29個民族共居一座城、共吃一桌飯、共建一個家、共愛一個國,用實際行動傳遞著民族團結之情。塔城地委委員、統戰部部長加爾肯·江布爾拜介紹,近年來,塔城地區深入挖掘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故事,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如今的新疆,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極大增強,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熱情高漲。多樣文化活動中,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讓守望相助的涓涓細流,匯聚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江大河。

        5.新疆加強民族團結實踐的重要啟示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固樹立主線意識,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民族團結進步取得的重要經驗,也為推動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啟示。

        牢固樹立主線意識是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方向。新疆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表明,民族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成效,關鍵在于各項工作是否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是否以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評價標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實踐中,必須牢牢把握和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民族工作才能不斷向高質量發展。

        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保證。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們的民族關系,我們的民族團結統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只有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才能不斷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為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保障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權利,民族平等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在新疆得以體現。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新疆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理念,持續改善民生,連續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等實踐,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邊疆鞏固、人民安居樂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正文农村老少伦小说|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91手机视频在线|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我| 麻豆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女人扒开屁股桶爽30分钟|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 欧美va在线观看| 喝丰满女医生奶水电影| 6一10周岁毛片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国语| 天堂在线www天堂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www.精品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伊人影院在线播放| 高清男的插曲女的欢迎你老狼|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海角社区hjb09| 国产一级毛片卡| 69视频在线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一道本不卡免费视频|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