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知本論丨政協委員談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米更香 果更甜
數字鄉村知本論
光明網記者王恩慧 董騰飛
眼下,全國各地春耕備耕拉開序幕,數字化貫穿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驅動著鄉村振興。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高洲鄉被公譽為“中國最好的原生稻之鄉”,這里的吉內得水稻種植基地,依托天然富硒水和土壤、老種子育種,有機種植全部采用數字農業管控,把現代化管理與自然農法結合,只為種出吉內得富硒好大米,讓更多人品嘗到原鄉味道。
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無論是草莓大棚里的水培、霧培等無土栽培,還是數字化控溫、控濕,數字化不僅提高了效率,更能節約成本,實實在在提高草莓品質,促進增產增收。
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本年度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任務。數字鄉村建設如何推進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看來,“十四五”期間,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驅動引領作用,數字鄉村將迎來大發展。
王濟光委員認為,數字鄉村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是相匹配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各個方面都應該體現在數字化方向上。其中,王濟光委員看來數字鄉村發展迫切要解決的是進一步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長期在農村調研,王濟光委員發現農業農村、水利、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這些都制約數字化發展,在數字化進程中盡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十分必要。
“企業與合作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起到重要的帶頭作用,在數字鄉村發展過程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王濟光委員看來,農業是最重要的傳統產業,與我們生活生活密切相關,要從生產、流通、消費等方面解決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動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王濟光委員建議,數字鄉村發展還應該在智慧農業、人員培訓、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快完善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推進體系,讓老百姓享受到數字紅利,實現共同富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