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檢察機關2021年辦理食藥安全公益訴訟案件3萬件
探索懲罰性賠償讓違法者“不敢再犯”
全國檢察機關2021年辦理食藥安全公益訴訟案件3萬件
本報北京2月28日訊 記者張昊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萬件,同比上升10%。在一些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公益案件中,檢察機關探索懲罰性賠償,提高違法成本,讓違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對潛在違法者予以警示。
檢察機關辦案情況顯示,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危害公益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多發,從農田到餐桌全流程監管須加強。2021年,檢察機關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6萬余件,其中涉及農貿市場、超市銷售農產品食品違法案件近8000件。檢察機關督促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協同聯動,加強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食用農產品生產銷售環節監管,建立健全入場銷售者檔案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使亂象得到規范和治理。
二是制售假劣藥、妨害藥品管理等危害藥品安全違法行為及不規范醫療服務風險問題較為突出。2021年,檢察機關辦理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000余件。如鄒某等人在未取得藥品生產、銷售許可證的情況下,購買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違法生產42種假藥,并在網絡上投放虛假廣告、假冒著名醫院醫生電話接診推銷等方式銷售。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鄒某等人承擔懲罰性賠償1700余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獲得法院支持。檢察機關還發現,部分鄉村衛生室、私人診所、醫美機構存在非法行醫、銷售過期藥品等現象。如某地部分醫療美容機構和生活美容機構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醫師證情況下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擅自使用醫療器械、麻醉藥品、醫美注射液,銷售和使用過期或“三無”針劑及化妝品等。檢察機關召開公開聽證會,向衛生健康和市場監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相關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非法經營化妝品等行為10起,取締無證無照經營醫療美容機構、生活美容機構15家。
三是保健品違法添加和虛假宣傳問題突出。檢察機關發現,部分生產經營者在保健品中違法添加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虛假宣傳,欺詐銷售牟取暴利。如呂某、張某等人購入來源不明的含有西藥成分鹽酸二甲雙胍的“三無”保健品,自行包裝,謊稱產品為純中藥且具有“化糖療效”,誘騙眾多高血糖患者購買服用。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綜合考慮情節訴請承擔十倍懲罰性賠償980萬元,獲得法院支持。
據了解,檢察機關將進一步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加大辦案力度。加強與市場監管、農業農村、藥品監管等行政機關溝通,深化協作配合機制,共筑食品藥品安全保護屏障。強化類案分析總結研判,推動食品藥品安全協同共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