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禁漁“禁”出新氣象
從“單打獨斗”到“多手聯彈”——
巢湖禁漁“禁”出新氣象
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瑞 常河
從安徽巢湖市出發,驅車在環湖大道上一路西行,冷風掀起粼粼波光。
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巢湖全面實施全域十年禁漁。在長江重點湖泊生態修復治理中,安徽巢湖走在了前列。
“湖中不捕,市場不賣,群眾不吃”如今已成為巢湖當地常態。禁漁兩年多來,巢湖水生態監管工作有哪些新突破,上岸漁民生活有哪些新變化,未來巢湖生態治理又有哪些新方向?近日,本報記者來到巢湖岸邊一探究竟。
漁政監管新方式
“巢湖剛實施十年禁漁的時候,漁政巡查的工作壓力是很大的,我們有四條漁政船在東西半湖不間斷巡查,現在湖上兩艘船就能完成工作了?!蓖鴮掗煹暮?,巢湖市禁捕辦工作人員范軍告訴記者,每周他都要參與“下湖”巡查。
巢湖方圓800里,沿岸環線就有180多公里,周邊毗鄰五個縣市區。“以前漁政的40多名同事下湖稽查非法捕撈,就好比撒一把咸鹽進巢湖里——咸淡根本不濟事。”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副站長郭偉說。
2020年7月,由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雙組長的巢湖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禁捕辦)設在巢湖管理局,小組成員囊括了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人社、財政、民政、交通等多個職能部門,巢湖生態禁捕監管從此告別“單打獨斗”,進入“多手聯彈”。
“禁捕辦實行信息線索通報機制,不論是在捕撈端、銷售端、消費端發現問題線索,都可以迅速交付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查實。”巢湖管理局農林水產處處長何江介紹。
通過開展“百日走訪”“打非斷鏈”等專項聯合執法行動,巢湖鏟除了一批團伙化犯罪組織,非法捕撈高發態勢得以有效遏制。據統計,2020年至今,巢湖地區共打掉非法捕撈犯罪集團19個,抓獲涉案人員256人,現場勸離垂釣人員6000余人,湖區非法捕撈和違規垂釣情況得到有力遏制。
“新時期巢湖生態監管實際要求我們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把巢湖禁捕的防線從湖上提前到岸上、市場上、餐桌上?!背埠芾砭志珠L余忠勇說。
老漁民的新生活
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長江流域登記在冊捕撈漁船11.33萬艘,涉及漁民超過27萬人。在安徽,廬江縣是最先開展漁民退捕工作的巢湖沿岸地區,589位當地漁民“洗腳上岸”,過上了新生活。
“過去,我們家住巢湖邊,吃的是‘碗口魚’嘛!”在廬江縣同大鎮靈臺村,記者面前的夏明祥膚色黝黑,身形健碩,40歲的他已經在巢湖里捕了20多年的魚。
“碗口魚”不僅是漁民賴以為生的經濟來源,而且是漁民碗里的飯、菜,是巢湖漁家幾代承襲的生活方式。2019年4月,退捕上岸的夏明祥曾外出打工尋找出路,在合肥高校食堂檔口賣起了蓋澆飯。2021年4月,通過考試選拔的他,回到巢湖,回到水上——這次,他沒有拿起漁網,而是當起了護漁員,協助漁政人員巡護水面,阻止違法捕撈。
離家近,方便照顧妻兒,工作穩定,有醫保、社保,這些都是夏明祥回來的理由?!拔疫€是比較習慣和水打交道?!闭f著,夏明祥爽朗地笑了,露出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
與夏明祥不同,58歲的夏士英和兒子夏強上岸后“徹底轉型”——他們流轉了200畝土地,自主創業辦起稻蝦養殖家庭農場。
“頭一年技術掌握不好,蝦死了;前年發洪水,蝦從田里跑了;去年蝦子是穩賺了。”2021年,在鄉鎮農技專家的指導下,依托“稻蝦共養”,勤勞的夏士英一家收入超過了30萬元。
“根據退捕漁民的年齡結構、教育程度、學歷水平做好轉產就業工作是保障漁民上了岸、穩得住的關鍵?!睆]江縣禁捕辦主任王平告訴記者。
據了解,截至2020年10月30日,巢湖退捕的5638名勞動力已實現養老、醫療、低保、住房保障全覆蓋,通過政策宣講、專場招聘、技能培訓、兜底保障等方式,退捕漁民長遠生計得到有效保障。
巢湖治理新方向
經過持續治理,巢湖平均水質由2015年的劣Ⅴ類轉為Ⅳ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2021年,巢湖藍藻首次發生時間較去年推遲56天,水華發生次數、累計面積、藻密度分別下降42%、20%、32%。
“巢湖屬于長江中下游典型富營養化湖泊,水域內生活的鰱、鳙等大型濾食性魚類可以濾食掉水體中的藻類,對凈化水體非常重要?!卑不帐〕埠芾砭趾瓷鷳B研究院副院長唐曉先介紹,禁捕前,鰱、鳙作為經濟魚類是主要捕撈對象,禁捕一年來,這些魚類種群得以休養繁殖,巢湖水體質量也得以明顯改善。
巢湖生態質量不斷提升,離不開禁漁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隨著新技術裝備的投入應用,巢湖水域已經建立起智能化、全天候監管系統:環巢湖沿岸,33部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和9部雷達系統24小時運行,無人機取證、熱成像夜視儀讓非法捕撈、違規垂釣無所遁形。隨著86名退捕漁民加入護漁員隊伍,“人防+技防”的完整水岸一體巡護管理體系時刻守護著巢湖水域生態環境。
“巢湖治理成效究竟如何,最終是需要用量化指標來說話的?!庇嘀矣赂嬖V記者,隨著巢湖治理工作持續推進,對巢湖進行一輪“全面體檢”開始提上日程。
“未來,我們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對湖區以及入湖水道內生物種群資源、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完整監測評估。為現階段的巢湖健康狀況‘把脈’,為下階段巢湖治理提供科學數據支撐。”余忠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