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王運召(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尤其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就將農村教育提升至國家高度,更加成為黨和人民熱切關注的事業。農村廣大地區基于最廣泛最深厚的發展基礎、最大的發展潛力和后勁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課題,鄉村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是阻擋貧困代際傳遞、助力農村脫貧致富的根本之路,為此,鄉村要振興教育必先行,“富了腦袋才能富了口袋”。
自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教育不斷得到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后,黨和國家把更多包括公共教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教育政策逐步向農村傾斜,使得農村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農村教育質量取得大幅提高。
首先,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背景下,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得到了有效推進。為最大程度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黨和國家優先發展農村教育,推動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一方面通過進行新城鎮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引領全社會樹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觀,讓全民樹立教育公平意識,推動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另一方面研究制定了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規劃,比如國務院出臺的《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至今,有效推動了縣域城鄉義務教育的一體化發展改革,各地區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結合各地實際積極落實,使得我國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其次,全面改善了農村義務教育中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按照勤儉辦教育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國家全面部署實施了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規定各地區加大對困難地區的經費投入和資源投入,改善學校生活設施、妥善解決縣鎮學校大班額問題等,盡力改善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另外,扎實推進教師管理機制改革,以激勵廣大教師扎根農村、教書育人、長期從教,真正打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農村教育發展取得的成果還表現在農村學校布局逐漸合理化、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逐步推進、農村高中教育階段普及程度逐漸提高、涉農職業教育逐步發展等各個方面,為農村人才的培養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更有利于農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在看到農村教育為鄉村振興帶來巨大希望和力量的同時,我們需清醒認識到,當前農村教育仍然存在薄弱環節,還不足以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期實施,離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盛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比如,部分農村地區依然存在教育條件差、受教育意識不強、學校布局不合理、鄉村教師隊伍存在結構性匱乏的問題等,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遲滯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后勁力量。為此,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盡快補齊農村教育的缺口和短板,發揮鄉村教育引領農村新風尚、重塑新鄉風的積極作用,提升農村人口素質、推動新農村建設,從而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厚植人才和智力基礎。
要不斷優化和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通過“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等措施,深入落實農村中小學校建設標準,讓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成為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的學校。同時,要進一步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全面保障學生食宿方面的基本需求。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各類義務教育專項資金作用,補齊鄉村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口,努力提高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配置水平。
應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布局。要合理布點并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對不具備辦學規模的農村學校的學生,要將其安排至鄉鎮及以上級別的中心學校,此舉不僅能夠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配置,還能夠最大化讓農村地區的學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可在有條件的村設置低年級學段的小規模學校,實施小班化教學,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生源、當地教育資源發展狀況對辦學規模進行調整,盡可能讓學生就近入學,免去因距離所帶來的不便。
應不斷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鄉村教師,不僅是鄉村教育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主力軍。鄉村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與振興鄉村教育的目標能否實現息息相關。在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是要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充分利用好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加大緊缺學科教師配置,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二是要進一步完善“縣管校聘”制度,打破城鄉校際壁壘,實現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三是要提升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從物質、精神等側面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關懷,并在評職、晉升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對于那些在農村教育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農村教師,要進行表彰,以突出國家和社會對先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樹立起“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進一步推動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師生共享線上優質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積極成效,不僅克服了疫情期間的上課難題,也充分彰顯了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對支撐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作用。在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一是要切實加大農村教育信息化隊伍培訓,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政府要牽頭組織,將優質的網課、教案通過優秀的教師分享給農村地區的孩子,使他們享受到和城市地區孩子一樣平等、優質的教育。二是要積極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到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當中,通過企業募捐、贊助等形式,給農村地區的學校提供現代化信息化教育設備,改變目前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滯后的現狀。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更是全社會的共同心聲。為此,我們要通過有力措施切實改善農村教育的薄弱環節,努力激發農村地區的辦學活力。在優化發展農村教育的前行道路上,還應樹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觀、正視相對有限的教育作用論、堅守“為農而教”的價值本體性,以此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教育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