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蒙黑豬”走出特色產業路
隨著天氣轉暖,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綠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內,清水河縣中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蒙黑豬”養殖基地更加生機勃勃。一座座現代化的豬舍整齊排列,而且與傳統的豬舍不同,這里采用菌制劑、酶制劑、肽制劑等最新生物技術,通過微生物細菌分解豬的排泄物,舍內無廢水、廢氣,不采用限位欄,豬群活動空間大,更利于豬的生長。
“我們的豬肉肉質肥美鮮嫩、肉味醇香,無腥臊味、少浮沫、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彈性有嚼勁,是可以清水涮著吃的黑豬肉。”公司負責人曹文輝介紹說。
“蒙黑豬”為啥肉質好?原來,“蒙黑豬”的飼養方式與傳統養殖不同。公司采用“藥食同源”喂養模式,通過“藥食同源”保健方案代替飼料中的抗生素等,不僅養殖方式生態環保,而且豬肉品質優良。“蒙黑豬”豬肉具有高氨基酸、高蛋白、高鈣且低膽固醇的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已經走進呼和浩特市多家酒店,還銷往北京、吉林等地。
豬肉作為我國消費者日常飲食中重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在農業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清水河縣以商招商、以鏈招商,推動生豬產業發展壯大,積極引進黑豬種源繁育基地種養加服務一體化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清水河縣中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該項目,逐步形成“蒙黑豬”種、養、服一體化的產業鏈。
擁有中國本土基因的“蒙黑豬”,由吉林農業大學黑豬育種團隊采用先進雜交技術培育而來,是內蒙古野豬、香豬、梅山豬、松遼黑豬的“混血兒”,種群表型一致、遺傳性能穩定,具有繁殖率高、成活率高和抗逆性強以及高度耐粗飼的特點。
據了解,該項目將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動力,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發揮當地及周邊地區養豬業的現有優勢,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打造“種植—飼料加工—育種—繁育—豬肉加工—終端渠道”完整產業鏈的黑豬產業鏈。預計在5年內達到年出欄黑豬20萬頭,年產黑豬肉1.2萬噸。
“養殖基地的逐步發展,將帶動周邊地區種植業的發展,也為周邊閑置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讓當地村民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曹文輝說。(記者 韓雪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