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工:天津將統籌抓好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的規劃實施
人民網天津4月3日電 (記者張桂貴、陶建)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第六場“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天開園是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兩所名校名稱組合命名,寓指‘天工開物’,我們非常希望這個平臺能夠開創更多的科技創新新生事物,培育出更多的創新創業領軍人物,使城市和大學、創新和創業相互滋養、相互賦能。”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建設天開園是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同城化日趨明顯、科技創新協同日趨緊密的現實需要,是培育好天津自身創新策源能力、激發自身科技創新資源活力、持續推動天津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舉措。
天開園自2023年5月開園以來,目前已陸續注冊1500多家科技型創新企業,引入了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務機構225家,在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精密測量以及腦機工程等領域,初步形成了生動活潑的創新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區域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技創新服務生態圈,在政策服務、科技服務、專業服務上下功夫,善建善營,不斷推動天開園提質發展。”
張工介紹,天津市著力完善符合科創園區發展規律的政策支撐和市場化運營的服務機制,重點聚焦激發各類科技創新人員和各類科技創新機構的活力,出臺天開園更有針對性的升級版支持政策,更好引育創新成果、引聚創新人才、吸引創投資本。著力培育做強科技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氛圍。首先要培育好、發揮好海河產業基金、天大九安海棠基金、南開新開湖基金等基金群作用,大力引育技術和商業驗證、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知識服務等市場化的科技服務業,助力成果轉化。著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等配套服務和政策協同。
張工強調,人才驅動發展是天津市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面對毗鄰北京科技資源豐富的現狀,著力出臺“海河英才”升級版政策,推進智慧園區服務平臺建設,推出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為科技創新成果在天津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著力推動天開園全面開放合作,加強與中關村及國內其他先進科創園區的合作,大力度探索與國際科技服務企業的合作。
“我們將統籌抓好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的規劃實施。現在天開園整體規劃面積是80平方公里,我們將有序強化核心區創新策源服務功能,以及拓展區的成果轉化、基礎配套功能,不斷健全市場化運營管理機制。”張工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