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巖:樹立正確認知 科學防治結核病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人民網內蒙古頻道專訪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A區科室臨時負責人、主任醫師顧巖,向公眾傳遞科學、準確的結核病防治知識。
提到結核病,很多人都聞之色變。作為一種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病在人們的認識中仍然存在著很多誤區,顧巖介紹,“一是盡管你的身體很好,但如果接觸了大量結核桿菌,在抵抗力下降時,仍然有可能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結核不僅會感染肺部,人體很多器官、系統均可患結核病,例如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膜炎、腎結核、骨結核等。二是,認為接種了卡介苗就不得結核了。接種卡介苗對于兒童期的保護是非常好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護效果會慢慢減弱。三是容易忽略咳嗽的癥狀。如出現咳嗽兩周以上,甚至出現痰中帶血、乏力、食欲下降、盜汗等癥狀,要重視相應的篩查。四是并不是所有的結核病都有傳染性,開放性肺結核有傳播風險,其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不具有傳染性。”顧巖表示,希望科普宣傳,讓更多人正確認識結核病。
針對結核病患者的治療,顧巖介紹,患者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接受規范治療,遵循醫囑使用抗結核藥物。“患者最易掉以輕心,誤認為結核已經治愈而擅自不規律用藥,甚至停藥。”對此,顧巖提醒,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規律、全程用藥。在不規律用藥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病情復發、出現耐藥結核,影響治療效果。
隨著治療水平和檢查手段的提高,現在結核病一般都能很快明確診斷,并可提供有效治療。顧巖介紹,目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針對慢性咳嗽原因不明確、肺部影像有異常的情況,采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觀察支氣管肺部病變的范圍、程度,可以通過支氣管灌洗液送檢病原學,或直接從病變病灶取材進一步查結核菌,而且還可以作病理學檢查,可以與非特異性炎癥、支氣管擴張及肺癌等疾病進行鑒別,從而顯著提高確診率,有助于肺結核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此外,顧巖提到,對于結核病的診斷還有很多方法,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用于結核病早期診斷的快速診斷技術,例如TB-GeneXpert MTB/RIF等,用時少,靈敏度高,縮短了結核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的時間,同時明顯縮短了從就診到啟動抗結核治療的時間;基于二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使人們得以全面了解呼吸道微生物組組成,對于疑難甚至是危重患者的病原學診斷起到重要作用。
“大家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營養的飲食和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要重視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時要捂住口鼻,勤洗手,在人群密集處戴好口罩;另外,出現癥狀要及時就醫。”顧巖發出呼吁,“結核病可治也可防,希望大家對結核病有正確的認知,每個人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共同終結結核流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