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常住人口較多的行政村建設中心村衛生室
日前,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全省90%縣(市)至少1所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力爭基層診療量占比達到6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
鄉村醫療機構分類建設管理,重點支持一類鄉鎮衛生院
下一步,全省將結合實際制定我省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分類建設標準,實施分類建設管理,突出服務能力指標,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和服務輻射能力,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注重高質量服務全覆蓋。
到2025年,原則上1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實施一類管理,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實施二類管理,其他鄉鎮衛生院實施三類管理。
一方面,重點支持建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輻射和帶動作用的一類鄉鎮衛生院。常住人口20萬以上、區域面積較大、縣城不在縣域中心、縣級醫院服務覆蓋能力不足的縣,在縣城之外選建1至2個一類鄉鎮衛生院建設縣域醫療次中心,使其基本達到縣級醫院服務水平。
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置1所村衛生室,常住人口較多的行政村建設中心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執業(助理)醫師和1名護士。對未達到分類建設標準的村衛生室,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改擴建;鼓勵服務半徑小、交通便利地區相鄰行政村合建衛生室。
10-20公里服務半徑布局鄉鎮院前急救站點
根據意見,全省將建設一批臨床重點專科,每個縣(市)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建成規范化的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提高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以及危急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能力。
為加強農村急救網絡建設,到2025年全省按照10-20公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鄉鎮院前急救站點,一類鄉鎮衛生院配備急救型救護車,其他鄉鎮衛生院配備普通救護車,構建縣級急救中心、鄉鎮院前急救站點、鄉鎮衛生院三級急救網絡。
此外,按照村衛生室分類建設標準,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鼓勵社會力量辦診所、門診部、民營醫院等,為農民群眾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并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
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公共衛生醫師
未來,將健全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相關科室標準化建設,2025年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公共衛生醫師。
一般鄉鎮衛生院建立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哨點)和腸道門診,配齊疫情防控物資;有條件的鄉鎮中心衛生院建立標準化的發熱門診,配備負壓救護車。
健全區域全民健康信息標準化體系,實現人口信息、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和公共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共享。統籌推進遠程影像、遠程檢驗、遠程心電、遠程會診等系統建設,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向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延伸。
此外,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向居民授權開放,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和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