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靠上去 精準接上去!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長三角地區以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約1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長三角”再次被點名,報告明確提出“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作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合肥,正在加速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努力展現更大作為。
報告摘錄——
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合肥實踐——
2024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曬出2023年經濟發展總“成績單”——30.51萬億的GDP總量,約占全國GDP總量的24%。其中,安徽合肥貢獻了1.267萬億的經濟總量,是近十年長三角增長最快的萬億城市。
薄薄的一片顯示屏,包含著數百種技術專利,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依托G60科創走廊的創新優勢,通過在安徽合肥、江蘇昆山兩地布局,與長三角區域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協同科研攻關,研發了超過1萬件專利。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維信諾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落戶長三角,對于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焙戏示S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偉表示,維信諾專注于先進的顯示技術,與長三角地區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相融合,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地區產業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維信諾還吸引了眾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集聚,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增強區域內生增長動力。在未來,維信諾將致力于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整合,為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支撐,努力成為展示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肥東縣利用交通區位優勢,持續深化合肥上海產業園與上海市莘莊工業園合作共建,瞄準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鋰電池等新三樣產業領域,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努力構建與長三角地區產業配套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創建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發展農副及生鮮產品“門對門”供應冷鏈,打造長三角“菜籃子”。
肥東縣發改委總經濟師邵云表示,今后肥東將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合作,重點加強與長三角平臺、產業、資源要素對接,建立健全重點領域合作機制,努力打造合肥長三角一體化東向發展的“橋頭堡”,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安徽方面軍、合肥排頭兵”。
報告摘錄——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平。
合肥實踐——
“按照之前的政策,我要先回合肥市廬陽區辦遷出,然后再去杭州市西湖區辦遷入?,F在不用來回跑,在西湖區就可以直接辦理,真是太方便了。”日前,長居杭州的楊女士想要從廬陽區遷出戶口,原本至少需要2天的時間,如今通過線上辦理,10分鐘就可辦結,她為兩地高效、便捷的服務連連點贊。
如此高效便捷的服務,要歸功于長三角“一網通辦”的開通。
據統計,2023年,廬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全年辦理長三角“一網通辦”跨區域相關業務近700件。目前,結合長三角“一網通辦”清單,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全程網辦等,該區政務服務中心可提供內資有限公司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等法人類事項,獨生子女證檔案查詢、新生兒入戶等個人類事項共152項業務跨區域“一網通辦”服務。
廬陽區政務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治表示,作為長三角“C9聯盟”成員,接下來將在推動長三角政務一體化上擔當使命、開拓創新,用好創新機制,不斷優化辦理模式,奮力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長三角跨省服務速度、深度和溫度。
去年8月,坐落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區南地塊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安徽醫院(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正式揭牌開診,這是我省首個全面開診的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目前已開設多個上海六院名醫工作室,臨床學科門診。
“今后還會有更多專家前來?!敝袊拼蟾揭辉合嚓P負責人表示,該院將持續開展服務模式創新,力爭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特色突出的現代化、高水平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讓安徽及周邊地區患者免去跨省就醫的奔波之苦。
不僅就醫更方便,長三角地區的往來也更加便捷。今年,合肥還將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加快實施一批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汪濤表示,將聚焦重大項目、重點工作接續奮斗,深入推進“1155”大交通計劃,加快建設G9912合肥都市圈環線北環、西環、S30銅商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推動合肥“大外環”高速加速形成“閉環”;全力推進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S351盛同路等6個國省干線公路項目建設,全面提高合肥都市圈通達能力;全面深化與上海港、寧波港及沿江重要港口合作,著力提升合肥水運樞紐能級。
未來,合肥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科創、產業、開放、民生、區域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一體化建設,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努力爭當“優等生”,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中展現更大擔當。
·記者 代敏 朱震宇 李想 王駿超 許露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