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乘勢而上
今年的元宵節,不少合肥市民在駱崗公園“鬧元宵”。當晚,1600架無人機整齊亮相,除了陣列表演,同步呈現的“龍年大吉”“合肥創新”“向市民慶祝元宵”“歌唱祖國”等主題光影秀表演,“霸屏”合肥元宵夜。這場燈光秀表演的背后,蘊藏著發展潛能很大的新興產業——低空經濟。
駱崗公園作為超級科技場景應用地,是合肥市展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陣地。2023年,合肥落地eVTOL整機龍頭企業億航智能,實現全球首條eVTOL商業化航線首飛,鞏固了全國低空經濟第一梯隊地位。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國家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未來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興產業,一直是安徽“雙招雙引”的主陣地、主戰場。
近年來,安徽積極培育11個新興產業,分別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供應鏈和現代物流產業、人工智能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家電(居)產業、文化旅游產業。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安徽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產值正加速邁向萬億元大關,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量子科技、先進核能、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初顯集聚效應。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正加快孕育。
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發展處負責人介紹,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兩成提高到2023年的四成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以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
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日前,省政府印發實施《安徽省2024年重點項目清單》,2024年計劃實施省重點項目1427個,產業項目中,投向新興產業項目689個、占比48.3%。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安徽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方向,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新興產業集群(基地)方面,安徽培育5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和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戰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成功獲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3位。
隨著新興產業規模和質量的提升,安徽涌現出一批在行業內舉足輕重的本土企業,眾多國內、國際巨頭也持續加強在安徽的投資布局。
比如,陽光電源是全球逆變器龍頭,儲能系統、新能源電站集成等業務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奇瑞是國內自主品牌申請量最多的企業,連續21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大眾汽車集團在合肥建設其德國總部之外全球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和部件采購中心。
2023年,安徽光伏制造業營收2967.4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新型儲能產業營收801億元。合肥華晟、馬鞍山正奇光能等一批重點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全省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儲能型鋰電池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2.5%、168.1%、70.9%、88.1%、54.8%。
充分釋放發展潛能
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增勢強勁,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近日,省政府出臺《關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若干政策舉措》,從省級層面加大政策統籌實施力度,其中,重點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培育力度。
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壯大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規模,加快基金募投運營,促進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對產業基礎、新材料、中藥等領域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對新材料領域重大研發產業化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對工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按年節能量采取退坡機制給予補助。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打造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統籌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政策資金,給予新認定的國家級、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0萬元、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500萬元補助,用于支持集群企業產業科技創新實體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圍繞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安徽不斷強化科技攻關、引導企業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7位,連續12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去年,安徽省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合肥先進光源開工建設,深空探測實驗室實質化運行。新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
圍繞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安徽省組建產業專班,建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工作機制。省政府領導擔任專班負責人,協調各部門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專家、代表性企業、商協會深入研討,理清產業鏈構成、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力重點、實現路徑。
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安徽新興產業集群乘勢而上,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引擎。(記者 彭園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