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綠色化 鏈長制 山西轉型發展積厚成勢
盡管是春節前夕,但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晶科能源項目建設現場,依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光伏全產業鏈項目——晶科能源“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是山西省重大轉型項目,目前已進入沖刺“關鍵期”,要確保第一條生產線3月26日如期建成投產。
“轉型發展蹚新路”是山西發展的使命。當前,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三晉大地呈現勃勃生機。
能源保供用上“智慧大腦”
上午10點,在潞安化工集團高河能源公司供電一隊配電室內,提前設置好路線的智能巡檢機器人,開啟了整點自主巡視任務。僅用了8分鐘,它就完成了覆蓋60個點位的變電站立體化巡檢。
同一時間,該公司智能掘進駕駛艙,技術人員正通過一鍵啟動,對井下掘進機進行遠程操作。調度中心里,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采煤場景,井下的安全生產狀況和設備的運行狀態一覽無余。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一線當過掘進機司機,那時候掘進工作面工況復雜、環境惡劣,駕駛視線也不好,截割頭位置、截割臂的擺動速度等操作基本是憑經驗、憑感覺?!备吆幽茉礄C電部部長張凱說,如今,智能掘進工作面實現掘進機可視化遠程操作、掘進輔助裝備集中控制、各類設備運行狀態實時動態感知和監控。簡單來說,就是采煤工作面越來越“聰明”了。
作為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之一,高河能源公司10個大類72種智能化應用場景,31個固定作業場所全部實現了遠程控制、無人值守、智慧巡檢。
智能化不僅帶來了好體驗,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降低工作面當班人數30%,工效提高45%,采煤機司機和支架工不再需要長時間跟機作業,擺脫了綜采工作面煤塵籠罩的作業環境,從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如今,煤炭開采、生產這一曾經科技含量低、安全隱患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擁抱智能化、數字化。截至目前,山西10座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全部建成,全省累計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礦、1491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在山西,傳統礦井的作業方式被徹底顛覆,不斷升級的智慧元素,為增產保供、安全生產增添了底氣。煤炭產量在連續兩年每年增產1億多噸的基礎上,2023年再增產5743萬噸,達到13.78億噸……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彰顯了山西擔當。
當前,山西煤炭行業仍以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建設為重點,正轉向全礦井智能化建設階段。2024年全年,全省將新建成智能化煤礦150座。繼華為煤礦軍團全球總部2022年落戶山西太原、眾多智能化廠商在山西投產研發制造之后,日前召開的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交流會透露:省級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即將上線運行,將進一步推動煤礦智能化產業集群化、鏈條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貢獻。
能源轉型加速逐“綠”前行
走進位于晉中市的吉利甲醇重卡項目總裝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輛輛動力強勁、外形威武的甲醇重卡正在等待最后檢測……在這里,每40分鐘就有一臺甲醇重卡下線。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主火炬塔用的綠色低碳甲醇燃料和為燃料提供運輸保障的遠程星瀚甲醇重卡,全部由吉利汽車晉中基地生產制造,煤炭大省山西一時間備受關注。
“與煤炭和石油相比,甲醇具有燃燒清潔、溫室氣體排放少等特點。據測算,如以甲醇代替煤炭作為燃料,排放的PM2.5將減少80%以上,氮氧化物減少90%以上?!睍x中市工信局總經濟師彭鵬說。
甲醇是移動的“電”、液態的“氫”,是全球公認理想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目前晉中市已打通甲醇全產業鏈體系,形成醇、運、站、車、捕的循環生態,全面覆蓋從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甲醇運輸、甲醇汽車推廣和甲醇加注站建設等多元場景。
為持續推動甲醇產業發展,山西省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全省甲醇汽車推廣應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加速甲醇汽車推廣的一攬子措施,持續優化甲醇汽車使用環境,推動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取得突破,為山西省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供支撐。
“雙碳”目標下,如何實現綠色低碳高效發展是山西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山西堅定扛起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政治任務,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能源產業綠色轉型。風電、光伏、氫能、地熱能……全省能源產業“朋友圈”不斷擴大。
下一步發展思路也清晰可見——統籌優化布局風電光伏和支撐調節電源,分步驟重點建設晉北風光火儲一體化外送基地、忻朔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晉西沿黃百里風光基地、晉東“新能源+”融合發展基地、晉南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基地;加快推進分布式能源多領域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從聚焦集中式做大做強、分布式做優做精兩方面入手,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提高裝機占比。
2024年1月5日,山西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項目在大同正式開工。這是山西新年開工建設的首個重大項目,是國家推進“雙碳”目標布局的12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該項目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產,依托大同—天津南外送通道,每年可向京津冀輸送清潔電力270億千瓦時,成為山西新能源產業、沉陷區治理、生態旅游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樣板工程——山西能源戰線向著新目標奮楫前行的號角已吹響。
“鏈”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最近,山西定襄縣的一家風電零配件生產企業,正在為越南的客戶生產直徑達8米的風電塔筒法蘭。這個大圓環,是風力發電機上風電塔筒的連接件,能讓高聳的風電塔保持屹立不倒。
“之前我們企業對大尺寸的環鍛件不敢接,因為山西高速的涵洞最寬為8米,超過8米就運輸不出去了?!鄙轿魈鞂毤瘓F辦公室主任趙延軍說,正當企業為這個難題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地政府實施的“鏈長制”,讓集團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路徑。
太重集團是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的“鏈主”,他們技術人員的到來,讓天寶集團實現了技術瓶頸的突破——采用“分段式塔筒”。山西天寶和“鏈主”通過多次試驗,目前“能達到分開以后它的變形量在1毫米之內”。
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其目的在于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山西以此為抓手,以做強“鏈主”企業為依托,培育10條重點產業鏈,并深入推進補鏈延鏈建鏈強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步發力。
在風電裝備產業鏈上,目前,太重集團所在地成立的風電裝備產業聯盟,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紛紛加入,鏈上單位由12家變為66家,基本覆蓋了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
在光伏產業鏈上,山西對接引進了一道新能源、海泰新能、晶科能源等多家光伏企業、項目落地各市。其中晶科能源的加入,彌補了全省光伏產業鏈拉棒、切片環節缺失,形成中來—晶科的上游產業鏈發展格局。
在特鋼材料產業鏈上,太原市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和太鋼集團形成三方合力,聚焦下游深加工環節,吸引高端制造企業落地投產,簽約5個項目,總投資17.55億元。
…………
產業鏈,成為三晉大地上一個閃亮的發展“航標”。2023年1—11月首批省級十大重點產業鏈營收4420.5億元,同比增長23.9%。目前,省級十條重點產業鏈均具有比較優勢,全省各市也同步進行了市級產業鏈培育。
這躍動的數據,是奮進的足音。眼下,新動能加速成長,轉型發展積厚成勢,山西向著“到2025年形成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到2027年為基本實現轉型打下決定性基礎,直至2030年基本實現轉型”的目標邁出新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