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有了路線圖
原標題:河北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有了路線圖
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河北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有了路線圖
1月25日,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2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礦山開采更加規范,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監管水平有效提升,完成3823處12.33萬畝歷史遺留礦山治理任務,大中型礦山比例提升至36%以上,建成礦產資源監管系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和非煤礦山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并投入使用,全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規劃》的出臺,標志著河北非煤礦山治理實現由專項治理向綜合治理、由重點治理向系統治理、由靶向推進向全面推進、由摸索嘗試向依法治理的轉變,全省礦業發展明確了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路線圖。”省非煤礦山發展中心主任李鳳海表示。
為加強全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規劃》在全面分析全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形勢基礎上,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非煤礦山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規劃》是全省開展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編制市、縣級非煤礦山綜合治理規劃的重要遵循。”李鳳海介紹,根據《規劃》,到2030年,全省非煤礦產開發規范有序,資源利用高效環保,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更加和諧,綜合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非煤礦山基本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安全效益協調統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基本形成。
具體來說,《規劃》結合全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的現狀與形勢,設置了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安全生產和能力建設4類目標指標,明確了構建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格局。
《規劃》提出,河北將依據自然地理格局、礦產資源稟賦條件、礦山開發現狀、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水源涵養功能區與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構建壩上高原、河北平原、燕山、太行山的“兩原兩山”綜合治理格局。
在“兩原兩山”治理格局的基礎上,河北劃定了燕山東部、燕山北部、燕山西部、太行山北部、太行山南部5個集中治理區,將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開展集中治理。
實施礦山環境動態監測、著力加強生產礦山環境保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規劃》從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提升非煤礦山開發質量和水平以及推進非煤礦山治理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非煤礦山綜合治理的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持續改善礦山生態環境,規范礦產開發秩序。
“《規劃》適用于全省所轄行政區域內能源礦產、水氣礦產之外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礦山的綜合治理。”李鳳海說。
《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拓寬資金渠道,合理確定修復治理方式,有序開展修復計劃。同時,加強生產礦山環境保護,落實非煤礦山企業主體責任,強化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推進非金屬露天礦水平分層開采法應用,做到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
根據《規劃》,河北將嚴格按照礦產資源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管制要求,科學合理設置采礦權,明確礦產資源開發重點方向,鼓勵大型礦山企業兼并重組和整合技改中小型非煤礦山企業,優化開發布局結構,促進礦產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張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