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圈”到“出海” 合肥包河區引領新“文”“科”
在文化綿延的長河里,誰能抓住文化發展這個“關鍵變量”,誰往往能搭上發展的快車,乘風破浪打開高質量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2023年11月15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扎實推進繁榮富強的文化強省建設大會。東風吹起之際,安徽各地文化產業也借此另辟蹊徑謀發展,其中合肥市包河區乘勢而上,走實“科創路”,打好“文化牌”。
就在1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五部門發布《關于認定第五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通知》,包河區成功入圍并斬獲這張國家級“金名片”。
再往前數,“全國唯一的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全省唯一的創意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安徽省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安徽省數字創意產業核心區”等多個新標簽也已被解鎖。
新名片,向未來。如今,文化創新引領的風潮如江河奔涌,巢湖水畔已然崛起一座“科技+文化”高地——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基地核心區——濱湖卓越生態城。葉玉庭攝
推動文化生產方式變革
伴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如何賦能文化產業從傳承創新到揚帆“出海”?包河區又給出怎樣的答案?
近年來,一部《美麗化學》的科普作品蜚聲海內外。數字光影間,抽象的科技栩栩如生,展現著中國文化的自信與內涵。
該項目創作團隊來自安徽新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美麗科學團隊),作為一家位于濱湖卓越城的科創企業,正通過一系列精密的實驗儀器,將科學現象變得可視可感。
為應對市場,企業還探索打造針對青少年的可視化素質教育平臺。目前,科技成果順利實現產業化轉化,數字產品已經傳播到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家廣電總局三院安徽分院。包小軒供圖
在濱湖卓越城,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以國家重點科研機構等為龍頭,實現網絡視聽節目制作標準化、傳輸高清化、終端移動化,科技研發水平全行業領先;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等為龍頭,實現內容數字化、傳輸共享化、應用個性化,數字出版發行服務全國領先;以安達創展等企業為龍頭,實現內容多維化、生產專業化、展陳體驗化,創意設計展陳全國領先……
文化與科技的碰撞,包河區從“文化+”入手,守正創新,向“創意”要“創益”,再運用數字技術加快文化產業內容、模式、業態和場景創新,讓文化生產更快速更便捷,而且催生文化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文化產品展現方式,使文化內容可視化、互動化、沉浸化,也不斷延伸產業發展半徑。
答案,不言而喻。
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數字技術推動下,各文化產業領域的邊界日趨模糊,并呈現出加速跨界融合態勢。
“一方面,文化產業內部跨要素整合,推動文化產品生產、流通與消費等環節加速整合,平臺型企業應運而生;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加速與其他產業融合,突破傳統發展邊界。”包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包河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劉圣才介紹稱,科技將為保護歷史、傳承文化帶來新機遇。
拿出手機,掃一掃瓷器上的圖案,圖案背后的故事立刻影像化呈現……迅達文化投資集團以數字化手段助力文創產業轉型升級,傳播古廬州陶瓷文化,傳承古窯址的窯型和燒制工藝。目前,企業已申請注冊“廬州窯”品牌,并復燒出一系列陶瓷產品。
美麗科學團隊打造的可視化素質教育平臺。包小軒供圖
圩美·磨灘景區將“漁、樵、耕、讀、茶”五大文化主題油畫般鋪展在鄉村大地上;合柴·1972文創園將工業遺產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集藝術家工作室、工匠非遺展示廳、美食店鋪等于一體的罍街;在霓虹燈下流光溢彩的貢街……
如今,在包河區,“文化+”有了更多演繹方式。在本土文化IP的賦能下,合肥乃至安徽成為新晉熱門打卡地。
面向未來,包河區將進一步培育壯大數字創意、虛擬現實、智能交互、沉浸式體驗、科學可視化等新型文化業態,加快布局元宇宙、大數據、云計算、6G等新賽道,推動包河創意文化產業園創建國家級創意文化產業集群,全面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
一座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產業活力迸發的新型文化城區正悄然崛起。
帶動數字文化揚帆“出海”
當下,數字經濟“燎原之勢”盡顯,晉升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后,包河區推進數字文化產業揚帆“出海”的腳步將越發堅定。
步入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浸式實驗室”,裸眼4D、全息炫屏、互動魔法墻、移動開合屏……作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與科技融合企業之一,安達創展的多屏聯動裸眼3D技術讓人眼前一亮,包裹文化內核,看似冰冷堅硬的黑科技,也更顯“柔情”,透露出人情之味、藝術之感、文化之韻。
事實上,安達創展成立之初,主業是電子出版。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不斷成熟,安達創展瞄準市場、果斷轉型,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通過為博物館、主題館、科普館運用可視化技術量身定制相關產品,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目前,其業務更是走向海外。
安達創展創想工坊內景。田強攝
數字文化產業已然成為撬動城市發展的新引擎。以上,只是包河區帶動數字文化揚帆“出海”的一個縮影。
就在前不久公布的安徽省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帶動工程名單中,包河區有五項上榜,占據名單的“半壁江山”,包括皖新數字文化創意廣場、美麗科學數字教育融媒體平臺等,包河區也將通過政策制定、資源整合、載體建設、人才培訓等方式,持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期下,包河區又提出新的發展方向——打造“現代金融和文化創意發展示范區、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范區、城湖共生綠色引領示范區”。
對此,包河有著清醒的認知和更深的謀劃:立足新發展格局,既沿著現有產業鏈深耕細作,以創意文化產業鏈生態體系建設為牽引,提升文化產業規模能級;又主動擁抱數字經濟前沿領域,聚焦“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創意設計”三大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接續發展的態勢中,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在公共文化服務和場景式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包河模式”。
“強產業”賦能“強園區”,“強園區”助力“強省會”,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風正勁,在文化強省政策支持和國家級“金名片”的引領下,包河區將夯實“文化+科技”底座,提速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包河區向著“十四五”末創意文化產業超“千億級”的目標全速進發。
未來,這片“金土地”上,必將看見一個又一個合肥“新地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