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035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省”
我省近日印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1月17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實施方案》主要內容、特色亮點和工作要求進行解讀。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金宏表示,對標“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對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衛生健康需求,全省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優質醫療資源還要進一步擴容,區域布局還要進一步均衡,醫療服務水平還要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連續性、協同性還要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科學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鞏固完善。
《實施方案》的出臺以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為出發點,聚焦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作出針對性提升。
省發展和改革委二級巡視員郝琳表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相關部門將錨定“優質”和“均衡”兩個關鍵詞,立足部門職能做好服務保障。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雙中心”創建工作。省發展和改革委正在會同省衛健委指導推進我省相關醫院開展申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蘇州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連云港醫院4個項目已獲批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
建設16家高水平醫院
《實施方案》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強化醫保政策支撐、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和促進醫教研產融合發展為著力點,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快推動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建設16家高水平醫院,“十四五”期間,新建不少于30個國家級、300個省級臨床重點???。
張金宏表示,《實施方案》聚焦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作出針對性提升的工作部署。提出3個時間節點的目標任務,到2025年,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取得積極進展,優質醫療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到2030年,以緊密型醫聯體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趨于健全,分級診療新格局基本建立。到2035年,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連續性顯著增強,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省”的目標,為健康江蘇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方面,到“十四五”末,85%的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縣級醫院ICU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推動16家大型三甲公立醫院幫扶省內醫療資源薄弱地區。20家醫院將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推動中西醫并重,到“十四五”末,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60%左右縣中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院水平。
優化完善醫保政策
《實施方案》指出,全面深化政府財政投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形成賦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據省醫保局副局長朱麗菁介紹,《實施方案》的施行,將加大醫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力度。對醫保定點申請即時受理、即時評估,實現符合條件的醫保定點機構“應納盡納”。通過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等醫保支付政策,協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實。統一下發50個DRG基礎病組、160個DIP基礎病種目錄,實行統籌地區內同病同價結算,方便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多發病、常見病或普通疾病。實施鄉鎮(街道)“15分鐘醫保服務圈”三年行動計劃,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村(社區)醫保服務點覆蓋率超85%,醫保公共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加強醫保電子憑證宣傳推廣,讓群眾實現“碼”上購藥、脫卡就醫,目前全省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已超6100萬。全面推廣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推動就醫購藥從“刷卡結算”到“刷臉結算”,刷臉結算日均超10萬筆。守護群眾醫保“看病錢”“救命錢”。我省參保率始終穩定在98.5%以上,全省2.2萬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參與總額預算編制集體協商。
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徐洪林介紹,2019—2023年,全省財政衛生健康支出累計超過5900億元,年均增幅11.14%,超出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為全省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目前已有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6個專項15個項目在我省布局。同時,“十四五”前3年,為泰州市人民醫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連云港市中醫院等項目爭取中央投資17.5億元,帶動項目投資近90億元。(仲崇山 安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