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救死扶傷天職 踐行強醫惠民使命
2021年,山西省首次被增列為中央博士服務團接收省份,同年,山西省啟動實施省科技博士服務團項目。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博士服務團的30名醫學專家深入山西省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堅決履行救死扶傷天職,全力踐行強醫惠民使命,以滿腔的熱情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在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為山西省醫療衛生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智慧動力。
傾力為當地群眾提供高水平診療服務
忻州市居民趙女士,因多年不孕到處求醫問藥未果。2021年,得知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省兒童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畢星宇博士來到忻州工作,掛職忻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副院長,于是抱著一線希望找到了畢星宇醫生。畢星宇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診療方案,同時還給予患者心理寬慰。經過兩個月的就診,趙女士成功妊娠,后來順產一子。當掛職期滿,畢星宇選擇了繼續服務基層,作為忻州市婦女兒童醫院的名譽院長,她每周二定期在忻州坐診,已累計接診2200多人次,陸續有100多名患者成功受孕。她針對不孕不育人群開展宮腹腔鏡及孕期宮頸環扎技術,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忻州地區該診療領域的空白。畢星宇說:“作為一名生殖醫學專業人員,就應該讓自己的知識技術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離患者更近些,更好地幫助她們。”
和畢星宇一樣,博士服務團的醫學專家們傾力填補當地醫療機構診療技術的多項空白,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基層群眾身邊,使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掛職朔州市山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戴鵬博士來朔短時間內就開展數十臺微創手術,涵蓋腹腔鏡膽囊切除、腹腔鏡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等多種類型。山陰縣人民醫院普外手術量持續穩步攀升,穩居外科系統第一,外科、介入手術量單日突破30臺。
掛職忻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的王海雄博士聯合省心血管病醫院順利完成全省首例運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儀轉運瀕死心源性休克病人,標志著山西省對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能力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掛職忻州市岢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韓繼斌博士協助成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治50余例重癥患者,使重癥患者住院費用減少約60%,有效降低了當地醫院重癥患者轉出率。掛職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的王飛博士通過優化接診流程,使胸痛患者平均接診時間縮短40%,提升了救治效率。
兩年多的時間里,博士服務團的醫學專家們足跡踏遍了當地的鄉村,他們積極投身義診服務,廣泛科普醫學知識,熱情服務父老鄉親。他們勤勉務實、敬業奉獻的工作作風,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傾心培養“帶不走”的醫學專業人才
博士服務團成員的選派工作堅持精準性,著力推動“地方需求”和“專業優勢”的有效結合,山西省為其提供廣闊的干事創業平臺,醫學專家們傾囊相授,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當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學專業人才隊伍。
中央博士服務團成員、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姚相杰博士掛職呂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兼任市衛健委副主任,他推動呂梁市疾控中心聯合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了研究生教學實訓基地。他通過言傳身教,先后組建檢驗團隊、病媒生物團隊等,幫助許多年輕人成長為技術骨干。
山西省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臨汾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梁超杰博士,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師從國內著名微創外科專家伍冀湘教授及肝移植專家栗光明教授。在臨汾工作的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已經接診三四百名患者,參與了40余臺手術。梁超杰有一個小目標,他希望引進栗光明教授的團隊,在臨汾市人民醫院完成肝臟移植手術,由此填補臨汾市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讓本土醫療人才隊伍逐漸發展壯大。“我希望借助基層實踐平臺,通過面對面、手把手、實打實的傳幫帶,為臨汾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博士服務團’。”梁超杰說。
2022年,為進一步鞏固拓展工作成效,山西省組織實施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務團項目中,創造性開展“組團式”選派工作,其中緊密圍繞當地發展需求與短板,組建了3個醫療衛生團,11名成員分赴朔州、忻州、呂梁。短短一年時間,通過充分發揮專家“傳幫帶”作用,有力提升了當地學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在朔州市,掛職朔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李然搭建“綠色通道”,選派優秀醫護人員前往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院進修,他帶領朔城區人民醫院口腔科積極推進“種植牙”零的突破。掛職朔州市大醫院的副院長昝麗坤促進搭建朔州市大醫院與山西省腫瘤醫院病理科病理聯盟合作平臺,為該醫院積極申請成為朔州市首家遠程病理中心建設單位,同時通過選派專家指導、手術演示帶教、學術教學培訓等方式,促進該醫院病理科的建設和發展。掛職平魯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劉婷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開展消化相關診療,并促進卒中中心落地建設,有力帶動學科建設、團隊建設。
傾情帶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實現新發展
博士服務團的醫學專家們不僅為基層醫療機構帶來了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幫助當地開拓了新視野,他們發揮自己專業所長,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傾情帶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實現新發展。
山西省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山西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李霞掛職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以來,著力發揮當地醫院優質學科群作用,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通過柔性引進全省、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及其團隊,推進科研醫療合作,在醫療模式的創新、醫教研協同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李霞注重加強內涵建設,提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質量,加快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努力夯實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素質,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山西省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莊曉飛掛職呂梁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以來,重視病理學科發展,加強臨床病理溝通、病理技術經驗分享,越來越多的“學術大拿”走進呂梁市人民醫院,先進管理理念的引入,有力助推了重點學科建設發展。除日常的坐診外,莊曉飛還積極參與到呂梁市人民醫院的對口支援及醫聯體幫扶活動當中,他實地開展幫扶帶教,進行現場授課等工作。柳林縣人民醫院院長楊國平說:“醫學專家的示范引領,有力促進了我們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忻州市,山西省首批博士服務團成員成立的全域醫學博士服務站、醫教研協同博士服務站、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研究博士工作站、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博士工作站、生殖醫學博士工作站、中藥學博士服務站、消化病學博士服務站等博士工作(服務)站,正在形成示范引領作用,醫學專家們持續鞏固拓展掛職工作成效,繼續把忻州作為書寫人生答卷的實踐舞臺。
從塞上古都到河東大地,從呂梁山下到黃河之畔,博士服務團的醫學專家們“愿以畢生所學服務群眾健康”的初心始終如磐,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記者秦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