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最終目的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提出“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和多項具體要求。內蒙古把握機遇,勇擔使命,全面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用足用好政策,著力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切實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解讀——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怎么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一個個暖心政策、一項項扎實舉措托起民生基本盤。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聚焦做好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化社會保障改革、勞動權益維護等民生工作,穩就業、保民生、兜底線,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翟瑛珺認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辦好自治區兩件大事,奮力闖新路、進中游的內在要求。《意見》指出要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將提供更多、更好、更充分的就業崗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進一步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構建責任明確、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的就業工作格局,同時持續推行“大數據+鐵腳板”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努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促進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提高就業質量。
2023年,內蒙古持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工傷和失業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助企紓困,兌現政策紅利34.58億元。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啟動實施公共部門穩崗擴崗、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等10項行動,廣泛征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服務基層項目等政策性崗位,特別是在事業單位招聘中,允許將2023年底前退休人員編制用于招聘高校畢業生,提前半年實施2024年全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讓畢業生選擇更早、機會更多。
聚焦聚力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兜住底、兜準底、兜牢底。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李偉表示,近年來,我們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推動社會救助工作快速發展,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自治區民政廳將在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方面進一步發揮保基本固底板作用,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強化擴圍提質增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加強主動宣傳、主動發現、主動公開聯動,提高社會救助精細化水平,為確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多作貢獻。
行動——
增進民生福祉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strong>
冬季的塞外沙地,北風呼嘯。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以工代賑治沙項目區吸引了周邊農牧民踴躍參與,為正在進行的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注入強勁力量。
今年,翁牛特旗在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秋冬會戰中,探索以工代賑治沙模式,全旗投入項目資金2683.38萬元,當地群眾投工投勞獲得勞動報酬。“《意見》提出,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牧業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格日僧蘇木以工代賑治沙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了以工代賑項目資金的乘數效應,構建起全民參與、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實現了治沙與致富雙贏?!蔽膛L仄炝植菥志珠L陳宗濤說。
2023年內蒙古充分發揮以工代賑政策功能作用,為當地群眾特別是返鄉農牧民、防返貧監測對象及時提供務工崗位,打造農村牧區就業的“蓄水池”“穩定器”,全面推動以工代賑相關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自治區已爭取2023年中央以工代賑專項資金34658萬元,實施81個項目,帶動當地農牧民群眾參與務工人數2918人,發放勞務報酬1991萬元。
?;久裆?,就是要保障居民基本衣食住行?!兑庖姟酚“l以來,全區各地通過保就業、加大對困難群體救助等措施,保障百姓收入,使其有能力負擔基本生活支出。
劉二飛是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泊爾江海子鎮城梁村的脫貧人員,他長期居住在罕臺鎮永勝村,一家3口人的生活來源靠種地和養殖來維持。今年,東勝區就業服務中心將他的妻子安置到了罕臺鎮永勝村鄉村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鄂爾多斯市通過企事業單位吸納、鼓勵創業、崗位推薦和加強就業指導等措施,不斷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渠道,聚焦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農牧民工、退役軍人等就業重點群體,舉辦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及時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落實等服務,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目前,鄂爾多斯市共備案54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備案職業(工種)達200余種。對失業人員、農牧民、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優化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前不久,“內蒙古救助通”上線開通,實現社會救助工作全流程網上辦理。它集合了簽署核對授權書、幸福清單、新申請辦理、申請進度查詢、生存認證、社會救助信息卡6大功能,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社會救助從申請、受理到核查、審核確認所有流程的線上辦理,為出行不便、交通不暢、遠在異地、政策不熟、信息不通的困難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李偉說,自治區民政廳將充分發揮“內蒙古救助通”的“平臺+數據+科技”疊加優勢,進一步推動需求與服務、政策與標準、項目與資源有效對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打造“精準、高效、智慧、溫暖”的救助服務品牌,不斷提升社會救助的維度、廣度、深度,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目標——
兜牢民生“基本盤” 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期間強調:“從全國來看,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是保障民生最起碼的要求,是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
就業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千家萬戶。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張海濤說,我們將打造“家門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為各類服務對象提供更加貼心、暖心、舒心的人社服務。打造知名勞務品牌,精心培育打造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勞務品牌,提升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打造跨區域勞務協作聯盟,更好地服務農牧民工、失業人員等各類人員實現轉移就業、就近就地就業。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效,持續開展春、秋兩季大型公共就業服務系列招聘活動,全面提升技能培訓質效,為各類勞動者提供精準就業服務,讓勞動者獲得更體面的工作、更高的工資收入、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幸福的生活。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方面,內蒙古將堅持和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推動脫貧地區加快發展,重點支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產業鏈開發,依托特色資源做好“土特產”文章,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夯實脫貧地區發展基礎,激發脫貧群眾活力。引導更多的脫貧群眾參與農田水利、防沙治沙等各類鄉村建設項目,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積極落實穩崗就業政策,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20萬人左右。
在加強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方面,《意見》印發以來,自治區民政廳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加大就業幫扶力度,通過宣傳就業政策,提供推薦就業崗位等,幫助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同時落實就業成本扣減、漸退期等政策,保證其穩定就業。2023年,自治區民政廳實行就業成本扣減政策,將全區2.3萬名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低保范圍;落實漸退政策,已經使2513名靈活就業人員實現了穩定就業。
李偉說:“內蒙古民政部門將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建設,配合做好就業幫扶等工作,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上,內蒙古將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地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記者 柴思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