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曙入選全國首批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先行區
記者從12月19日召開的有關會議獲悉,國家郵政局和工信部聯合公布首批10個“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先行區”名單,寧波市海曙區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試點地區入選。
成為全國十分之一,海曙憑的是什么?
依托臨空經濟優勢,加速推進望春工業園區、寧波空港物流園區等擴容提質,謀劃啟動郭夏等四大千畝產業園,以優質產業園基地,不斷提升對制造業、快遞業企業的吸引力……海曙區充分發揮樞紐集聚的區位優勢,為快遞業、制造業筑底強基搭好平臺。
海曙區現有郵政快遞企業21家,覆蓋國內國際15個主要快遞品牌。截至目前,郵政快遞業務量占全市30%,吸引了多個快遞企業區域總部落戶。
同時,海曙區緊抓“快遞進廠”工程實施契機,以紡織服裝制造業為試點,開展“快遞入園”行動,引導快遞企業入駐園區,暢通制造業產銷渠道,實現“兩業”合作雙贏、融合發展。截至2023年11月底,該區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合作項目49個,這些項目的年快遞業務收入為4516萬元,支撐制造業產值總額40.9億元。
“快遞業+制造業”,在海曙區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
“從打包、運輸到集中派送,快遞業與制造業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點對點’運輸模式,而是將服務延伸至生產環節,發揮出更大的主動性。”寧波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樣的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意味著發貨速度更快了;對于制造業而言,有專業的人幫忙做專業的事,省去了不少分揀、復核、打包的工序。
“以寧波地區消費者為例,從下單到送達最快可在2小時內完成。”中國郵政集團寧波分公司某服裝品牌項目部經理徐斌說,其中中郵服飾1號智能云倉功不可沒——
在這個高達13米、面積3500平方米的立體倉庫里,126輛穿梭車、7臺提升機忙碌不停。通過智能化設備和系統,它們從5萬多個品類中迅速挑選出消費者購買的服裝,分揀、復核、打包。據統計,平均每分鐘就有10個快件從這里發出。自2017年郵政與該服裝企業合作以來,企業線上電商業務發件量年均增長超50%,日單量從800單增至5000單,顯著的成果讓該項目成為“快遞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
這樣的“海曙經驗”,已經復制到了寧波市。據統計,寧波市郵政管理局已為多家企業提供供應鏈進廠服務,為企業降本近20%,幫助制造業企業“線上擴張”。截至目前,寧波已累計打造快遞業與制造業協同發展項目282個,月均產生快遞業務量5415萬件,月均支撐制造業產值13億元,約占寧波快遞業務量的48.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