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破舊地下室大改造 以“路”為題變身黨建空間
“我們樓的地下室變了大模樣,不僅煥然一新,還讓我們有了個能歇腳、能活動、能學習的空間,我們周邊的單位也一起參與改造,大家其樂融融,一起共享幸福路。”北京牛街白廣路社區南線閣街12號樓居民隋毅說。
社區“微治理”提升居民“微幸福”、雜亂閑置空間化身居民活動“打卡地”、社區“清理堆物堆料”見成效……12月14日上午,牛街街道白廣路社區“路·空間”黨建陣地正式啟動亮相,空間以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居民自治和單位共建的作用,逐步建立了“黨委領導、居委會負責、居民單位齊參與”的黨建工作新格局,為共建單位謀共贏,為居民的幸福“加碼”。
同日,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牛街街道圖書館、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等4家共建單位為“路”空間捐贈圖書。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為轄區單位黨員志愿者、南線閣街12號樓黨員志愿者隊伍代表頒發“紅墻先鋒”紅石榴黨員志愿者徽章。
今年6月以來,白廣路社區黨委為進一步推動“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提升社區黨建文化氛圍,對南線閣街12號樓地下空間進行了改造,以“路力同心”為主題,打造了一個集宣傳性、功能性于一體的“路·空間”,通過區域化黨建活動空間打造,不斷滿足群眾對家門口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造前期,原本的空間堆滿了雜物和廢舊自行車,白廣路社區12號樓包樓主任張子旭多次號召樓內黨員志愿者廣泛動員樓內300余名居民,從城市建設與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建設與社區服務、社區文化體育衛生教育、政務公開及辦實事等方面開展意見建議征集,并邀請區域共建單位共同參與空間打造。
在征得大家同意后,社工帶領社區16位志愿者向空間堆物和廢棄自行車整治發起“總攻”,通過深入摸排、商討方案、集中整治,共清除130輛廢舊自行車和若干雜物,空間堆物清走了、環境敞亮了起來,為改造建設騰出空間。經過最終研討,白廣路社區黨委從“路力同心、聚力之路、同心之路、共建之路”四個方面打造了共享空間、白廣路歷史風情畫卷、區域化黨建展廳、黨建活動室。
看到現在的空間,大家都說:“現在是真不錯,我們在這兒能學習、活動,不僅社區為我們服務,地區單位也在為我們參與社區共建、享受多元服務增添更多可能”,一位居民說道。
白廣路社區第八支部書記、12號樓居民代表王新勝在揭牌當天作為黨員志愿者,為大家介紹“路”空間,他表示,“路·空間”的打造,使得社區黨委鏈接了企業與居民的更多可能性,切實從百姓需求出發,把區域化黨建融入社區治理大格局。“路·空間”的改造升級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次生動實踐,而群眾滿意的笑臉就是基層社會治理最好的答卷。
“‘路·空間’展陳主題‘路力同心’,為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之意。契合白廣路社區與國家部委、企事業單位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特點。”白廣路社區黨委書記徐蕾介紹。
牛街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表示,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依托“樓院+”黨建項目,持續聚焦治理難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和共建單位等力量,鏈接百姓家園記憶、居民實際需求和地區單位共建平臺,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牛戎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