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般陽路街道:創新物管新模式繪就民生“幸福景”
今年以來,淄川區般陽路街道瞄準“物業專業化”,起底城市老舊小區、村改社區和新建小區不同定位和需求,實施簡易物業、合伙物業、高端物業分級分類管理,創新物業管理模式,持續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和轄區宜居品質。
簡易物業兜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空窗期”。街道立足實際,突出“有”字,積極幫助老舊小區建立物業服務基本保障。實施“簡易物業”,提供物業兜底服務。通過環衛一體化,每日對小區公共區域進行保潔,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對小區進行巡邏安保,滿足小區衛生、安全等基本需求。部分有星級以下物業的小區,每月收取一定數額的物業費,用于保障設備設施維護、綠化補植等,物業極低的收費,符合居民期待,得到住戶的支持和稱贊。實施家政、養老、醫療及就業服務“四進”行動。針對物業服務短板,在有條件的社區通過社會化共建,吸引家政、養老、醫療等專業化企業參與社區治理,將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社區與社區“強帶弱”,共享發展紅利。深化黨建引領“三變三聯兩個共同體”改革,社區與社區,按照地域相鄰、優勢互補原則“一對一”結對幫帶聯建,互學互鑒、互幫互助,在醫療、教育、養老、家政等民生領域資源共享,在全街道形成“優勢互補、幫帶共進”良好局面,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升。
“合伙物業”開創物業管理“般陽模式”。街道立足一個“好”字,通過“般陽合伙人”共建共治新模式全面提升物業服務水平。深化共建共治治理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物業專業化建設。通過“般陽合伙人”共建共治新模式,引入全國物業百強優秀企業諾勝物業,共同在后來、開河2個村改居社區試點“合伙共建物業”。合伙共建堅持“雙供雙需雙贏”基本原則,物業公司為社區提供“公益屬性”物業管理,物業公司獲得了發展空間,居民得到了更好的服務,實現共贏。采用“先服務提升、后分類收費”模式,破解村改居物業收費率低的突出問題。街道引導合伙物業采取“先服務提升、后分類收費”的模式,建立和優化物業平臺。入駐初期,先行對門禁、照明、監控、消防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樓宇間保潔,讓居民感受到物業服務的好處后,再進行分類收費。大力實施社區與企業結對聯建,抱團取暖共同發展。推行交叉任職,共建企業主要負責人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居委會副主任,直接參與社區各項工作謀劃決策和治理。探索向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協助企業抓好黨建、企業發展等工作。目前,在試點合伙物業的后來社區,已與諾勝物業結成對子,社企共建效果顯著。
“五星物業”樹標桿提供高品質服務。街道主要是聚焦一個“優”字,推動物業服務向頂尖標桿邁進。一方面是突出以信立本,培育物業服務質量標桿企業。在實施專業化物業過程中,新建物業項目招標向骨干品牌物業企業適當傾斜,支持和鼓勵物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向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建立完善的物業服務企業信用檔案,將物業企業信用情況作為物業項目招投標、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街道轄區物業企業的紅黑榜評選,并定期通報。另一方面是社區與物業合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爭做綠色環保標桿。城里社區牽頭,均豪物業公司負責具體抓落實,與東營銀行淄川支行合作,安裝垃圾分類亭,制作垃圾分類袋免費發放給居民。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制作垃圾分類綠色存折,居民垃圾分類成效用積分進行量化,兌換相應獎品。與家家悅超市合作,每周針對垃圾分類好居民推出一款特價產品;與小鹿環保合作,建設垃圾分類驛站一處,解決可回收物的有效回收和暫存問題,對于老人及行動不便居民還可以上門回收。社區牽頭,物業公司為核心、全民參與的市場化垃圾分類機制正逐步形成。
“小物業”推動“大民生”。般陽路街道將繼續秉持“精準施策、共建共享、服務民生”工作思路,實施加大對老舊小區物業企業扶持力度、加強“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建設、加快推廣“般陽合伙人”合伙物業模式的三步走戰略,建立健全物業管理優服務長效機制,持續推動轄區物業管理專業化、規范化、精細化建設。(靖永閣 高敏靜)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