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媒體汾河流域生態行丨寧武:齊心協力共同守護汾河源
12月1日,專家媒體汾河流域生態行來到汾河源頭,盡管寒風凜冽,但“汾源靈沼”四個大字依然讓專家媒體們格外興奮。“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紛紛駐足,用手機拍攝汾源冬日的美麗景象。
“《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其山重阜修巖,有草無木,泉源導于南麓之下,蓋稚水濛流耳。又西南,夾岸連山,聯峰接勢。”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如此記載了汾河源頭的地理信息,這讓汾河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找到了自己的“母親”。
為了守護汾河源頭的綠水青山,一代代寧武先民用自己的方式,與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在現存的寧武縣各類石刻石碑中,有六通護林石碑,記載了寧武先民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由此可見,在古代,寧武人民已經有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家園的古樸生態環保思想。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牢記囑托,作出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的戰略部署。今年6月8日,全省“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拉開序幕。
“保護汾河源頭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是要保護水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忻州市生態環境局寧武分局副局長劉晉忠表示,為了恢復汾河源頭的生態環境,寧武縣委、縣政府下大決心,關停了一大批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煤礦和污染企業,對汾河源頭及周邊的露頭煤自燃明火區、煤礦沉陷區、廢渣堆等生態環保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從源頭減少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冬季供暖問題,自從由華潤電力忻州公司為寧武縣提供集中供暖以來,不僅室內溫度穩定在18℃,還極大減少了污染煙氣排放,降低了寧武縣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壓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武縣立足于汾河保護與蘆芽山景區的長遠發展,按照“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思路,制訂了《寧武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后續管護辦法(試行)》《蘆芽山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發建設詳細規劃》等一系列規劃。以汾河源頭、蘆芽山風景區為依托,積極融入“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布局,構建“生態度假 森林康療 運動娛樂”三位一體產品體系,發展森林運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休閑游憩等旅游項目,打造具有寧武特色的原生態康養基地。(程國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