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楓”景|河東:解死扣兒化冰坨 推進信訪積案化解
提起河東區大王莊街道,老天津人都知曉:轄區內房屋老舊集中、拆遷面積大、遺留問題多,可謂天津老城區拆遷問題的縮影。
愈是艱難愈向前。近年來,大王莊街道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堅持“群眾有理、工作有失、問題有解”的“三有推定”工作理念,既認真復盤、了解實情,不回避問題、不回避矛盾,又全面綜合考慮歷史政策和現實困難,解死扣兒化冰坨,扎實推進信訪積案化解。目前,大王莊街道已累計化解征地拆遷類矛盾糾紛1886戶。
河東區六緯路與十經路、九經路拆遷地塊的居民張某就是這1886戶中的一戶。幾年前,張某多次到市、區有關部門反映,要求對他的自建房屋按照正式房屋進行補償,且其家庭負擔沉重,希望按低保政策給予困難補助。
“問題來了不能躲,首先要推定群眾有理,查清訴求情況。”大王莊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虹回憶,工作人員多次接待張某,詳細了解其訴求,并根據其提供的問題線索和證明材料啟動重新調查程序,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王莊街道黨工委立即對原始資料逐一梳理分析。經核實,張某的《拆遷協議》中僅對其正式房屋進行記載,按照當年政策未對院內自建房屋進行登記。隨后,街道通過多方聯系,尋找到相關產權單位提供《情況說明》,證明其院內確有1間遠年自建房屋。
既然遠年工作按照當前法治化要求、法治化標準還存在改進空間,老百姓的難題就必須要有解。
為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主動彌補遠年工作瑕疵,街道聯合區委政法委、區信訪辦、區住建委等部門接待張某,進一步分析研判,最終按照實際情況解決了張某房屋拆遷補償訴求。至此,困擾張某長達10余年的難題終于解開。
擦亮“金名片”、用好“活教材”,“三有推定”工作法已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河東區的生動實踐。近日,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河東區大王莊街道位列其中。在“三有推定”工作法的指導下,截至目前,河東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已累計接待群眾1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千余件;791件重復信訪事項全部銷號;河東區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在全市信訪工作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全區信訪形式持續向好。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站在事關社會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高度,站穩人民立場、勇于擔當作為,在解決群眾信訪問題時,將心比心、以心暖心,把信訪群眾當‘家人’,拉直群眾心中問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東區委政法委副書記胡云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