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生物醫藥產值達5000億元 其中自貿區貢獻一半
今年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為此,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設“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同期還舉行了“投資中國年”自貿試驗區專場投資促進活動。作為對外開放前沿陣地,江蘇自貿試驗區圍繞生物醫藥產業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實踐作了經驗分享。
“2022年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規模排全國第一,其中有一半來自江蘇自貿試驗區。”省商務廳黨組成員、自貿辦副主任湯大軍介紹,去年全省獲批上市的32個化藥創新藥中18個來自三個片區。江蘇自貿試驗區集聚了近4000家生物醫藥上下游的企業,其中有6家入選了全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數據顯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創新能力優勢明顯、骨干企業競爭力強、區域特色集群初步形成。打造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江蘇自貿試驗區吸引力何在?未來又將如何深耕這片沃土?
制度不斷“擴圍”,
創新搶先一步
9月初,隨著318瓶進口的人AB血清完成清關并順利送達蘇州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試點實施的入境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的第一次特殊物品入境后共同監管正式開啟。
“進口特殊物品由于保存條件的特殊性,對進口時效要求很高。通過這個聯合監管機制,企業所需要進口的生物原材料整體通關時間與以前相比減少了40%,而且可以提前申報全年的進口計劃,不用再逐批提交申請。”這一在省內首次“試水”的機制,讓藥明巨諾政府事務和公共關系部執行總監孫靜豎起了大拇指。
想企業之所想,辦企業之所需。蘇州片區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打造、面向未來的“一號產業”,積極推進“市場準入—研發創新—生產制造—銷售流通—健康服務—要素保障”全產業鏈制度集成創新,在全國全省率先開展研易達、研易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生物醫藥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職稱資格目錄等試點,共計推出29項改革創新舉措,有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生物醫藥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探索制度良種,創新搶先一步。南京自貿片區建立生物醫藥企業“試點清單”制度,推出18條試點措施;持續推動進出口通關便利化,支持試點企業申報海關高級認證(AEO認證);優化入境生物制品檢疫監管,健全“試點清單”制度協同推進機制……疊加國家級新區、江蘇自貿區雙區優勢,南京生物醫藥產業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其中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京加快推動進出口通關便利化,對“試點清單”企業進出口適用快速通關,采取集中監管點查驗、到企業查驗、遠程查驗等多種方式縮短查驗周期,符合條件的生物制品實行“秒批”“秒放”試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海關真空包裝布控查驗協同試點,經上海、合肥等長三角城市查驗的相關物品轉至企業由金陵海關查驗。
資源互通共享,
為“走出去”再提速
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馴鹿生物是一家專注于血液腫瘤細胞類藥物和抗體藥物開發的企業,由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全人源靶向BCMA的CAR—T治療產品“福可蘇”,亮相今年進博會,向全球宣介。
公司董事長張金華介紹,片區的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給了馴鹿這樣的初創企業很多幫助,他們至今仍在使用平臺的細胞房、分子實驗室等共享服務。此外,在片區出入境特殊物品海關集中查驗監管點幫助下,目前A類特殊物品后續監管并放行周期從至少3—5天縮短至不到48小時,極大降低了生物制品活性受損率。最終,這款創新藥順利上市,周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二。
走進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這里建設有基因測序中心、大數據中心、質譜檢測中心、新藥檢測中心、基因與細胞實驗室等,各中心內多是動輒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設備,還配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可以滿足生物醫藥企業研發鏈條上的全部需求。在工信部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產品目錄》中,江北新區“大型實驗室儀器共享服務”,成為江蘇省生物醫藥領域唯一入選的項目。
今年上半年,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海關高級認證,成為南京首家海關AEO認證的醫藥平臺型企業。這意味著平臺將享受到國內外最便捷的通關政策。金陵海關駐江北辦事處副主任鄭欣說,出口特殊物品查驗由原來的3天縮短至1天,基本實現“當日申報,當日通關”。為了讓生物醫藥創新更便捷,片區上線“寧研通”參比試劑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只要登錄該平臺,就可在線上尋源、比質、比價,一旦下單,還可享受到專業運輸、全鏈清關、到貨全檢的服務。
缺少可抵押實物資產,是不少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前不久,蘇州片區徠特康(蘇州)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獲得一筆1000萬元授信。這是蘇州片區在全國首創的“生物醫藥管線質押”金融服務的一次成功應用。即將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藥研發管線”作為核心資產向銀行質押,助力企業獲得貸款授信、解燃眉之急。此項創新金融服務,實現了融資質押物從實物資產向知識資產轉變。據了解,近三年,生物醫藥企業市場融資超500億元,占全國同期超20%,我國在全球醫藥企業上市前融資排名前十的項目基本都來自蘇州片區,已初步形成利用全球資本推進產業研發創新的良好格局。
“磁吸”優質要素,
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四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累計實際使用外資90.8億美元,占全省9.1%;完成外貿進出口2.2萬億元,占全省11.3%,區域迸發強勁“磁吸力”。
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連云港擁有恒瑞、豪森、康緣、正大天晴等多家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具備打造“中華藥港”的優勢條件。今年以來,瑞格列汀、奧特康唑、培莫沙肽注射液等一批港城新藥獲批上市,展現了港城在醫藥研發領域的優勢地位。當前,連云港自貿區新醫藥產業初具格局,形成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醫療設備及醫用材料三大產業群。
做強全產業鏈,自貿區“磁吸”各類創新要素。連云港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華藥港”這一目標,自貿區組建了北京大學分子工程研究院連云港單分子研究中心,并設立連云港醫藥人才創投基金,成立藥品認證審評服務中心,促進醫藥產業培強培優。
蘇州片區發揮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平臺優勢,加快共建“國際化走廊”,集聚新加坡蘇州商務中心等項目44個,覆蓋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依托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范平臺、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等,蘇州片區近200家企業投資海外項目上百個,中方協議投資額不斷刷新。
為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運營,南京片區建成全國首個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知識產權資產數字化交易平臺;打造“互聯網+金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為醫藥企業提供線上融資服務;促企業“知產”變“資產”。
“下一步,江蘇將繼續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強與兄弟自貿試驗區的互學互鑒。”湯大軍表示,具體將從開放引領、創新賦能和聯動發展三個方面發力,加快推動江蘇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發展,以更高水平開放集聚全球優質要素資源,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林杉 王夢然)
來源:新華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