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都有哪些獲得感
11月14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審議了關于檢查《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去年12月1日,《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正式施行。近一年過后,安徽省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都有哪些提升?今年10月下旬,省人大常委會對條例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全面檢視摸排安徽省養老事業發展情況,用人大監督推進養老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從檢查情況來看,條例實施以來,有力推動了全省養老服務和養老事業發展,其中,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明顯。居家養老方面,全省各地積極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2023年上半年,新增家庭養老床位928張,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50437戶。社區養老方面,安徽省持續實施老年助餐“暖民心”工程,目前全省共有老年食堂(助餐點)約8000個,累計服務2200余萬人次。
醫養康養結合是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檢查發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醫養結合機構528家,醫養總床位87162張,納入醫保定點的355家。同時,安徽省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依托醫療衛生、養老等鄉鎮社區服務機構,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
在強化保障投入上,今年以來,省財政統籌下達省以上養老服務相關補助資金4.96億元,其中省級專項安排資金2.78億元,爭取中央補助資金2.19億元。安徽省還全面建立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按照分別不低于30元/月和60元/月發放水平,統一全省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基礎標準。
此次執法檢查也發現當前安徽省養老服務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城鄉養老服務發展不均衡、養老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社區養老服務功能不全、專業人才欠缺等。對此,報告就做好下一步工作給出了多方面建議。
報告指出,要將農村養老服務納入“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重點推進,嚴格落實各項政策補貼,做好農村老年人兜底保障。同時,重點抓好城市老舊小區、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建和適老化改造,提升養老服務可及性、便利化。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報告強調鼓勵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調整設置老年健康和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專業人才供給規模。發揮好社會養老機構作用,開展崗位培訓,為養老事業輸送實用性技能人才。優化養老服務人員勞動報酬合理增長和激勵機制,加強政策傾斜和人文關懷,讓為老服務成為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的職業。
針對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的實際情況,報告提出,要重點發展社區養老,更好地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服務,在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上下足功夫,打造一批集醫療、助餐、助浴、短期托養、緊急救助為一體的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以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村)養老服務站為依托,將專業化服務向家庭延伸,為重度殘疾、失能失智、空巢獨居等老年群體開展上門服務。同時,支持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病床、上門巡診、遠程診療等服務。(記者 范孝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