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用活“1+4+N”機制 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主題教育期間,望江縣不斷鞏固深化“1+4+N”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服務保障中心大局、激活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增進民生福祉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為穩步推進全縣中心工作保駕護航。
建機制促聯動,服務保障中心大局。依托鄉鎮綜治中心平臺,構建由鄉鎮政法牽頭,法、檢、公、司等基層政法力量主導,有關鎮直機關、村(社區)及各類矛盾糾紛調處組織參與的“1+4+N”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突出問題由各鄉鎮梳理上報,縣委政法委牽頭,聯合有關部門會商解決;重要矛盾由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牽頭,緊盯問題合力攻堅;一般問題由鄉鎮政法委員牽頭,組織相關基層政法力量及時調解,有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在服務中心大局上見行見效。
暢渠道聚合力,激活基層治理效能。結合基層實際,持續完善“三孝調解+N”矛盾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例會和警民議事廳等工作機制,探索“兩商銜接”“黨群說事”“五老議事”“警民板凳會”等基層社會治理特色做法,暢通群眾表達訴求渠道;設立三孝調解工作室150個,聘請專兼職調解員532名,對村(社區)矛盾糾紛進行綜合研判,今年以來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126件,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太慈鎮白蓮洲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鴉灘鎮望馬樓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全縣共17個村獲評“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7個鎮村獲評“安徽省文明村鎮”。
辦實事解民憂,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注重開門搞教育,各級黨組織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深化黨員干部網格化管理,推動資源下沉。全縣共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干部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4566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5447個。吉水街道成立3個工作專班,黨員干部主動靠前,逐戶上門解開拆遷戶心結,積壓近20余年的小北門步行街2戶拆遷遺留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實現道路全面貫通,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賽口鎮九華村組織干部和村民一起議村事、訪民情、謀發展,召開“板凳會”13次,解決問題5個,將“板凳會”開成“民生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湯林濤 慈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