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谷發布八條硬核舉措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1月11日,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武漢經開區中國車谷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心隆重開幕。來自全球汽車行業各領域百余位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再赴“車谷之約”,聚焦供應鏈安全與布局、新汽車供應鏈打造、傳統供應鏈升級等熱點話題深入交流與探討,尋找構建世界一流汽車供應鏈的對策、方法、路徑。
武漢經開區發布八條硬核舉措,每年拿出30億元“真金白銀”,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
作為湖北省汽車工業主陣地、“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武漢經開區今年8月出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推動汽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根據方案,武漢經開區發布的八條硬核舉措,從項目落戶、固定資產投資、企業研發創新、人才獎勵、企業用地用房、金融支持、企業發展、產業協同等方面,為企業落戶到資源保障,再到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一條龍”政策支持。
其中,在項目落戶方面,武漢經開區將對新落戶的項目連續三年給予支持,累計最高1200萬元,對總部企業最高獎勵4000萬元,對世界500強企業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最高獎勵2500萬元。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最高按8%給予獎勵,最高支持1200萬元。
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最高按照研發投入30%給予支持,最高500萬元。
支持產業協同,幫助新落戶且融入本地供應鏈的項目降低運營成本,連續三年、每年最高獎勵500萬元。
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對規上工業企業按照其產值增幅獎勵、最高300萬元,對總部企業給予經營貢獻獎,連續3年、每年最高獎勵500萬元,連續3年獲獎、額外再獎勵500萬元。
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新落戶的股權投資基金,一次性最高獎勵2000萬元。對在滬、深及北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企業,省、市、區合計最高獎勵1700萬元。對新晉獨角獸企業,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最高獎勵1000萬元。武漢經開區還設立了總規模達500億元的車谷產業發展基金,母基金及子基金已對5大類近20個汽車行業項目直接投資138億元。
“硬八條”支持企業“引留育用”各類人才。對企業引進的重點院校大學生和碩博人才,給予最高15萬元的購房補貼和最高1萬元的購車補貼。對于行業高端人才、杰出高管人才、科技服務人才等給予20萬元—1億元支持。其中,對戰略科技人才,給予最高1億元資金資助;對產業領軍人才和行業高端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資助;對杰出高管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電動化、智能化浪潮,重塑汽車產業格局,重構汽車產業鏈?!拔錆h經開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升級,把零部件擺在與整車同樣重要位置,搶抓供應鏈重塑機遇提升零整比。”
武漢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唐超在大會主論壇做《聚勢賦能 鏈聚車谷 創未來》主題演講時介紹,武漢經開區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用三年時間把新能源汽車占比提升至50%,汽車零整比提高到0.6:1,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75萬輛,形成國企、民企、外資“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
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為期三天,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東風公司為戰略合作伙伴單位。這是武漢經開區連續兩年舉辦這一汽車行業頂級盛會。
在本屆供應鏈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中國汽車供應鏈布局與安全研究報告》,對我國汽車供應鏈布局、建設和實施路徑提出了建議。東風公司技術中心的一項成果獲評“2023年中國汽車供應鏈優秀創新成果”。(李金友 李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湖北:深入實施強縣工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日前,省委副書記諸葛宇杰赴咸寧、仙桃、潛江等地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強縣工程,著力推進縣市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詳細] -
數字技術賦能水利建設和發展(經濟新方位)
今年,水利部數字孿生平臺基本建成,七大江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相繼實施,數字孿生水利框架體系基本形成,94項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任務進入收尾階段,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穩健起步并取得階段性成效。[詳細] -
開放共享、深化合作的盛會(進博會觀察)
進博會碩果累累、越辦越好,向世界釋放出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的強音。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