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業”融合 安徽界首探索新路徑
人民網界首11月11日電 (記者韓震震)“兩業”融合,即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詞匯看似陌生,但從電商、直播對工業生產流程的重塑,到手術機器人、可穿戴監測等智能設備逐漸走進大眾生活,其成果早已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
強化“兩業”融合根基,增強“兩業”融合推力,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帶動服務型制造發展……11月10日上午,在2023年度安徽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宣傳推介會上,界首市關于“兩業”融合的探索引起了眾多與會者的注意。
“工業立市”厚植“兩業”融合根基
“進來一只舊電池,出去一只新電池”“兩個礦泉水瓶就是一件T恤衫”,作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市,位于安徽阜陽的界首市,每天都在上演“變廢為寶”的神奇故事。
界首市地處皖西北、豫皖兩省交界處,是典型的中西部內陸縣城,雖然位于欠發達區域,但多年來,該市始終堅持“工業立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響了循環經濟全國品牌、工業經濟全省品牌,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也為“兩業”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走街串戶的貨郎到享譽全國的循環經濟,經過多年發展,鉛資源綜合利用、鋁資源綜合利用和塑料資源綜合利用,已成為界首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三大支柱。
界首高新區作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基地,集聚了華鉑科技、華鑫科技、天能電池、南都華宇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以再生金屬和再生塑料為核心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實現了資源高端化利用和產業集聚化發展。
記者從界首市了解到,該市每年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廢鋁材、廢塑料達260萬噸,再生鉛年產能99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鉛礦石開采約9000萬噸;每年生產蓄電池近億只,占全國市場的20%左右,全國每5只電池就有一支“界首造”。
“創新引領”闖出全新天地
有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如何推進“兩業”融合?界首的選擇是“創新”。
“界首市堅持創新引領,不斷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界首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永春說。
借助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界首一方面可以提升生產和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對接需求。
利用“互聯網+”技術,界首搭建資源循環利用線上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目前,園區企業南都華鉑構建快點網上交易平臺和穩定的電池回收體系,已形成線下回收網點、線上回收平臺和原料產品直接供應。
界首市還鼓勵企業探索云制造、外包等新型制造模式,搭建柔性供應鏈平臺,大力發展研發設計、定制服務等高端環節。加快落實安徽省“機器換人”“三重一創”等計劃,支持源回收拆解、裝備制造等領域率先應用先進制造系統、智能制造設備及大型成套裝備。
同時,針對五大專業園區,界首市相繼建立了再生有色金屬質檢中心、皖創環境檢測中心,正在籌劃建立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研究院、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界首分中心)。設立上海(界首)離岸科創中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對資源要素、市場的有效整合。
以科技創新促進“兩業”有機融合,截至目前,界首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28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77家,累計建設院士合作研究機構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在2022年“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居第71位、全省第4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