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年建成34個兒童友好社區 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是2023年南京民生實事項目。南京市婦聯聯合有關方面高質量推進,目前已建成34個,提前超額完成30個市級兒童友好社區建設任務。
兒童友好社區究竟“好”在哪?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探訪。
活動空間好:
讓兒童真正成為小主人
手繪路牌、共享玩具車屋、星際游戲場、安全聯絡站……走進建鄴區月安社區,滿滿的童趣令人耳目一新。在閱讀室,一些父母帶著孩子正在靜靜享受親子閱讀時光。陶行知小學學生趙奕潯最喜歡的地方就是社區里的閱讀室,“這里的書和建鄴區圖書館的書會交換,經常更新,每次寫完作業我都會讓媽媽帶我來這里看書。”
月安社區根據孩子的喜好,開辟出了很多獨屬孩子的空間,還包括兒童心理活動室、母嬰室、科普墻等,為兒童提供全方位服務。家長王艷說:“其實家長并不是完全了解自己孩子的,社區開展的一些課程能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比如心理活動室里老師給孩子上沙盤課,我才知道我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好。”
“我們的兒童友好社區是有專門活動場地的,依托這樣一個專門的空間來開展活動,讓孩子們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有更強的歸屬感。”建鄴區月安社區事務中心主任吳正堯說。
兒童友好社區的建設也離不開孩子們的集體智慧。吳正堯介紹,“我們看到的很多繪畫,包括小區內一些實體設施、室內空間的改造,都是廣泛聽取‘小小民生觀察團’的意見進行設計的,讓他們真正成為這些陣地的小主人。”
資源整合好:
家校社共建共享
江北新區龍山社區依托綜合減災宣教館,以“情景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寓教于樂中讓兒童學習消防、交通等生活安全常識;依托室內外空間,舉辦童夢市集、親子瑜伽,開展親子成長、非遺文化、手工活動等;組建“小龍人”志愿服務隊,打造“小龍人”文藝社,培育小小非遺傳承人,引導孩子們增強文化自信,為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注入新動能。另外,在龍王山郊野公園,龍山社區打造了“兒童友好農學實踐園”,拓展孩子們的戶外成長空間。
社區居民齊向云說,“社區群里會發布各類活動、講座等信息,名額經常搶都搶不到,我經常帶孩子參加兒童主題活動,同時他也是社區小龍人志愿者和小龍人觀察團的一員,孩子不僅掌握了很多新知識,解鎖了很多新技能,也打開了成長的新視角。”
“我們努力把整個社區附近范圍內的資源全部打通,讓‘兒童友好社區’真正友好起來。”江北新區龍山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炳菊介紹,社區積極引進優質社會組織及共建單位等資源,成立家校社“合育未來”共成長體驗中心,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舉辦“童心共創 友愛龍山”六一文藝匯演;在社區刊物《龍山家書》中選載兒童作品,用“家書”的形式展示兒童風采;邀請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教授走進《龍山客廳》直播間……龍山社區各種資源的相互打通,擴大了兒童友好社區的輻射范圍,讓孩子們走出小區后依然能夠感受到友好和美好。
特色挖掘好:
充分利用美麗鄉村資源
江寧區元山社區位于江寧西部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環線起點,周邊有鄉伴蘇家、觀音殿、菜塘田園、野趣國際營地等獨特旅游休閑資源。元山社區組織成立“小元寶民生觀察團”,通過采訪了解轄區兒童、村民關于兒童友好想法和意見,打造“童心元”兒童友好服務品牌,立足一條鄉村研學路線,圍繞農、文、旅三大領域,結合社會政策、兒童參與、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人員組織7個友好服務方向,為兒童提供多元化服務。
“兒童友好社區建設不僅僅是在社區內的‘一畝三分地’進行,還要拓寬視野。”元山社區婦聯副主席戴夢月說,江寧的區域資源是建設兒童友好社區的“富礦”,依托區域的特色與優勢,能讓兒童友好社區除了充分彰顯“友好”,打上具有江寧美麗鄉村特色的烙印。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社區是兒童生活成長的重要環境。建設兒童友好社區,是將“兒童友好”理念轉變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實踐,彰顯著一座城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暖。市婦聯將和相關方面一起,努力打造更多政策友好、參與友好、服務友好、權利友好、空間友好、環境友好的兒童友好社區樣板。(祝東秀 余夢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