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坐鎮化解醫療糾紛
“可信賴,可依賴!”日前,記者走進馬鞍山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馬鞍山市醫調委),19面錦旗掛滿整墻,格外引人注目。
“目前,來醫調委主動申請調解的醫療糾紛逐年遞增,占比70%以上。”馬鞍山市醫調委主任潘春生說。
醫療服務具有專業門檻,醫患雙方在認知上的信息不對稱,是產生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因此,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醫療糾紛專業調解機構,配備具有醫學、法學等專業資質的調解員,為化解醫療糾紛提供有力專業支撐。
此前,馬鞍山市居民杜某因車禍,被送至該市某醫院就診。門診醫生檢查后,給予杜某石膏制動治療,并囑3天后復查。后來,杜某因腹痛伴腹瀉,再次到該院就診,被診斷出疾病并接受手術。
杜某出院后,其家屬認為,院方在為杜某進行首診時,存在檢查不全面等問題,延誤了救治時間,要求院方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等費用合計10萬元。但院方以符合診療原則為由,拒絕承擔相關責任。
在此情況下,杜某家屬向馬鞍山市醫調委申請調解。醫調委派出兩名具有醫學和法學背景的調解員負責該案調解工作,并從該市醫學專家庫中抽取專家,結合病歷資料和走訪調查情況給出評估意見。
隨后,兩名調解員依據掌握的事實情況,組織醫患雙方進行4次調解,重點向患方闡釋相關醫學知識、政策法規及損害賠償標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醫患雙方簽定調解協議書,院方同意賠償醫藥費2萬余元。
“醫調委不僅是維護醫療秩序的‘穩壓器’,也是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助力器’。”馬鞍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黃英俊說,醫調委堅持以調促防,定期復盤剖析典型案例,促進醫療機構規范診療行為,從源頭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馬鞍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程彰德介紹,近年來,該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醫療教育、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52個,年平均化解專業領域矛盾糾紛成功率90%以上。(記者 方 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