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文旅提質賦能 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聚焦文化旅游賦能鄉村振興,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創新營銷方式,延長產業鏈條,積極構建“農(牧)家樂—鄉村游—鄉村休閑度假”階梯式鄉村旅游產品新結構,形成了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的鄉村旅游新業態體系。
重規劃。堅持規劃引領,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鄉村旅游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加強對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特色風貌的保護,按照重點村“一村一規劃”的原則,對有條件整體發展的村(嘎查)圍繞旅游各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分類指導建設,打造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118個、重點鎮(鄉)9個。
重布局。堅持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構建以景區帶動型、城鎮輻射型和線路依托型為重點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充分發揮433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的旅游品牌效應和輻射作用,發展“觀光+餐飲+娛樂”的鏈條式觀光休閑鄉村旅游;在環城鎮地區,重點建設露營地141個,發展農牧業觀光、親子體驗、休閑采摘等周末鄉村游;在沿交通干線地區,現有建成和在建自駕車旅居車營地95個,發展特色餐飲和民俗體驗等。
重特色。以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為抓手,大力發展非遺、民俗、美食等特色產品并融入鄉村旅游,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內涵。通過舉辦那達慕大會、采摘節、冰雪節、露營大會等節慶活動增強影響力,著力培育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6個、重點鎮(鄉)6個。
重創新。積極探索重文化、重體驗、重趣味的“研學+”發展模式,打造研學基地,推出農事體驗、森林體驗、科學觀察、野外生存等多種研學產品,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百余條,打造了赤峰市非遺轉化、紅色引領、鄉村研學等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創新案例,推動鄉村變成研學大課堂,促進研學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為進一步將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2023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以“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謀劃工作思路,部署重點任務。下一步將著力推動傳統鄉村旅游產品升級,豐富鄉村文化旅游產品供給,拓展鄉村文旅消費空間,培育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區域品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