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新區:近悅遠來 讓人才更出彩
創新引領的長春新區,渴求人才;包容開放的長春新區,呼喚人才;精彩筑夢的長春新區,成就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優化創新產業環境,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加大人才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支持東北留住人才、引進人才。
近悅遠來,人聚產興。長春新區,正成為“千里馬”競相馳騁的熱土。近幾年來,長春新區深入實施“長白慧谷”“慧谷引鳳”等人才服務品牌,加快推進人才創新港核心區建設,實現了產業引才、平臺育才、人才與企業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在吸引吉人回鄉、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截至目前,長春新區引育人才總量達17萬人,海歸人才2000余人,外籍人才近千人,22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與20位院士達成合作協議,每年新增大學生就業創業人數近7000人。
完善高含金量“政策包”。圍繞推進高端人才引領、產學研用融合、專項支持配套、人才服務提升“四項工程”,制定了19條具體支持政策,對各類人才的引育留用進行全面扶持。累計兌現人才資金超過1.8億元,惠及千余戶企業8400多人次。
構建產才融合“強磁場”。以“兩谷一基地”為重點,加快構建“311X”現代化產業體系,吸引集聚了一大批產業人才。截至目前,長春新區已集聚各類產業人才近10萬人,其中,生物醫藥和光電信息兩大主導產業人才總數超過4萬人,先進裝備產業人才近3萬人,以數字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人才2萬余人,“長春智慧法務區”引進執業律師突破240名。
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聯合一院三所、高校和高端人才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截至目前,長春新區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占全省1/2,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近100個、占全省87%,院士工作站5家、占全省35.7%,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26家、占全省45.6%,已與20位院士有合作。
搭建人才雙創“載體群”。堅持以賽聚才,實現人才與創新“雙向奔赴”,僅今年,就先后主辦、承辦了“2023年海智論壇”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路演、“超越杯”長春市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多項雙創賽事,并在每屆大賽后持續做好項目跟蹤,實現人才與項目的“無縫對接”、技術和產業的“優勢疊加”。僅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就累計吸引各類青年群體6100余人參賽,已有170支獲獎團隊落戶長春新區。加快申建歐美同學會東北海創中心,目前,5100平米的海創中心孵化基地和2.25萬平米的海創人才公寓完成裝修,已儲備15個項目。
優化樂業安居“生態圈”。成立了“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中心”,并建成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實施了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開展高層次人才走訪慰問、子女就學、配偶工作等服務。相繼出臺“樂業安居”“房車同補”等保障政策,購買長春新區樓盤后可在10年內給予每月300至1000元的貸款補貼。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來舞。如今的長春新區正逐漸成為群英薈萃之地,誠摯歡迎更多人才來到長春新區、融入長春新區、扎根長春新區,創新創業、合作發展、攜手奮斗,更好地建設長春新區、發展長春新區,共同書寫長春新區創新發展的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