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榴驛站——創業者筑夢的港灣
“這里的膠要多涂一點。”
“老師,我的鑰匙扣做好了。”
眼前這個手工皮具制作室不是很大,靠墻陳列著已經做好的皮包、皮具和小裝飾品,中間的長條桌上是一些制作鑰匙扣的原料,房間最里面的幾排架子上是一些還沒有裁剪過的大塊皮料。
兩個年輕的小伙子正在教兩個女孩如何用牛皮制作鈴鐺形狀的鑰匙扣。
“手工藝培訓班我見過很多,但這樣辦在社區里我還是第一次見,印象太深刻了。”石明旭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這里,她所說的手工藝培訓班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大學西路街道前進巷社區,是該社區的紅石榴驛站用志愿服務模式搭建的居民就業創業平臺。
“今年年初,我們社區對轄區流動人群開展了皮藝制作培訓活動。前期舉辦了三四期皮藝制作講座,吸引有興趣的居民參與。這期間,陸續有7位陪讀家長加入了皮藝制作培訓班。”前進巷社區黨總支書記蕭靜介紹。
2019年4月,前進巷社區黨總支依托轄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手工藝組織,正式建立集民族政策宣傳、民族情感交流、民族手工藝培訓學習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紅石榴驛站。
“我們引進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將隊員全部吸納為社區紅石榴志愿服務隊成員,形成了以培養傳統手工藝人才為目標,讓居民在手工藝制作過程中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帶動轄區居民就業創業,真正使驛站成為促進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創業就業小屋。”蕭靜說。
2022年4月至9月、2023年2月至7月,紅石榴驛站共開展10次開放體驗日活動,參與活動240人。社區針對有就業需求人群舉行了系統培訓班3期,參訓學員65人次,其中18人實現就業創業。社區還主動聯系了內蒙古電影制片廠西巷民族服飾一條街的多家商戶,為想學習手藝和創業的群眾搭建互通平臺。
從今年初就開始參與活動的陪讀家長卜燕女士開心地分享心得:“先易后難,慢慢體會制作過程,既有樂趣又解壓。如果我們作品比較成熟了,他們會幫我們賣出去,很有成就感。”
內蒙古師范大學設計專業畢業的吉迪爾談到參與紅石榴驛站活動的感受時說,這里承接了他最初的創業夢想,“如果沒有這個平臺的話,我的工作室自己孵化,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發展過程。”
2019年,大學畢業自己創業的吉迪爾在自己6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經營著一家小小的設計工作室,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前進巷社區紅石榴驛站的手工藝制作培訓項目。
“當時,自己的工作室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有時候一個月不開張,只是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才會堅持。”吉迪爾回憶創業初期的不易,了解到可以和社區合作,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培訓的同時還可以為工作室做推廣,吉迪爾決定加入。
“社區給我們無償提供場地,我的壓力馬上就變小了。一些師大應屆畢業生參與這里的活動,我們在這里進行交流,有專業方面的,也有創業方面的。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的工作室也慢慢發展起來。”
如今,吉迪爾成立了一家包含皮藝、木工、雕塑在內的藝術設計制作公司,公司在金川有著3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吉迪爾的創業夢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但他一直感念前進巷社區紅石榴驛站對他的幫助。
正如紅石榴驛站門口的介紹板上“這里是夢想開始的港灣”所說的一樣,吉迪爾說,這里是逐夢者筑夢的港灣。(記者 鄭學良 王雅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