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河北省專利獎彰顯創新活力
原標題:首屆河北省專利獎彰顯創新活力
覆蓋范圍廣、轉化導向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首屆河北省專利獎彰顯創新活力
9月13日,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會議在石家莊舉行。會上宣讀了關于首屆河北省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去年,省政府出臺《河北省專利獎獎勵辦法》,提出省專利獎緊密結合河北重大戰略需求,對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求的重點行業或重點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專利項目進行獎勵。
本次會議,通過表彰先進,在省內各創新主體間發揮了積極宣傳引導作用,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了推崇創新、尊重創新的濃厚氛圍,樹立了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鮮明導向。
獲獎專利創新性強,技術水平高,是本領域技術突破的先進代表
首屆河北省專利獎評選,“一種酒紅土褐鏈霉菌、篩選方法及應用”等5項專利獲一等獎,“組合蓋、雙閥直立輸液袋及其制備方法”等10項專利獲二等獎,“一種單項高阻抗自耦變壓器”等10項專利獲三等獎,“一種空氣懸浮離心鼓風機”等25項專利獲優秀獎。
專利權人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的“一種酒紅土褐鏈霉菌、篩選方法及應用”,首次提出障礙土壤“根際生態和植物系統抗性雙重調控”理念,用于蔬菜連作障礙、果園土壤退化防治,建立了多功能菌株高通量篩選技術體系和原菌固液兩相發酵工藝,兼有理論和技術雙重創新,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專利技術產品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其中,“酒紅土鶴”牌S506生物肥列為農業農村部全國示范計劃。
專利權人為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的“一種高精度輕量化三角形天線面板及制造方法”獲河北省專利獎一等獎,以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簡稱SKA)”為背景研發。該專利技術實現了SKA天線的關鍵部件的自主設計、制造與驗證,在面板構型技術、組件的柔性控制技術以及工藝制造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該專利技術解決了SKA的核心技術問題,在射電天文、商業航天、天地一體化通信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德強認為,首屆河北省專利獎突出創新導向,獲獎專利創新性強,技術水平高,都是各領域技術突破的先進代表。同時,獲獎專利聚焦專利的實施和商用化,提升了專利技術轉化運用率,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緊密融合,體現了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成效。
以專利獎評選為契機,推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與服務
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實施創新驅動的關鍵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河北各地各有關部門扎實推動知識產權各項工作,政策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綜合保護能力顯著增強,知識產權數量增速明顯,服務效能持續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不過,仍存在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偏低、專利質量還不夠高的問題。同時,專利成果轉化率較低,對京津科技成果和產業溢出承接吸納能力不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專利成果轉化運用能力不足等問題。
高價值發明專利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河北各地各有關部門錨定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目標,全力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知識產權創造機制,努力產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權利狀態穩定、市場前景好的高價值專利。同時,大力實施專利轉化、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趙彥軍介紹,首屆河北省專利獎獲獎專利覆蓋范圍廣,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鋼鐵、農業等,均屬于省“十四五”規劃提及的重點行業或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有利于本行業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契合河北重大戰略需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獲獎專利解決了本領域“卡脖子”問題,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同時轉化導向也較強,既取得了直接、可觀的經濟效益,又助推勞動條件改善、人才培養、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社會效益的提升,轉化效果、標桿示范效應明顯。獲獎專利中,專利權人為企業的有44項,占比達88%,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強化。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在創新中煥發新活力的企業,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對首屆河北省專利獎獲獎專利的成果運用情況,相關部門將持續關注,采取激勵措施加快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率。”趙彥軍表示,河北將以專利獎評選為契機,充分發揮專利獎評選指揮棒作用,加快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高效推進知識產權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質量提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發展環境。(記者馬彥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