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夜?!鞭k進村 農民當學生
眼瞅著白露已過,就要迎來秋分,這陣子正是田間水稻灌漿的關鍵期。家住宣城市郎溪縣新發鎮雙橋村的周波,正惦記著水稻病蟲害防治的事兒。
“大伙注意啦,今晚6點半,夜校要講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地址還在村委會會議室,有興趣的別忘來!”村民組微信群里的這則通知,讓老周早早忙完白天的活,好騰出時間去夜校上課。
老周今年53歲,是村里頭的種糧大戶,不僅種植面積多,而且種植經驗足,180畝稻田一種就是10來年,算得上是種糧的“老把式”。
“目前水稻長得挺好,就是眼下到了灌漿期,預防病蟲害直接關系到畝均單產。”老周擔心地說。
當天的培訓主題是水稻病蟲害防治。高一帆攝
雙橋村屬于典型的圩區,全村共有622戶1976人,村子有大小圩口三個,鐘橋河穿村而過,村莊的水資源尤為豐富。近年來,村兩委班子致力做好水文章,水稻種植、稻蝦混養、青蝦養殖都是村里的主導產業。
6點半,天剛擦黑,當白天的人聲鼎沸漸漸歸于寧靜,位于村委會的“農民夜校”卻逐漸熱鬧起來,趕來的村民越聚越多,桌椅已經不夠坐,很多人還特地搬來板凳,坐在最后一排。
“病蟲害防治,怎么防?如何防出效果?”郎溪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鄭建華作為本期夜校的“客座教授”,在當天的課堂上開門見山。
“首選要選好抗病品種,其次要合理施肥,科學管水也很重要,水是水稻的命,同時也是水稻生病的源,要淺水勤灌……”對著提前備好的PPT,鄭建華在臺上說得認真,村民們在下面聽得仔細。
郎溪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鄭建華現場授課。高一帆攝
雖然鮮有村民拿出紙和筆邊聽邊記,但不少都打開了手機錄音功能,準備課后再慢慢消化。聽到盡興處,有的村民還不忘舉手現場討教;講到心坎里,大家也會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有心的老周,則邊聽邊仔細核對自己在水田里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流程。他對“農民夜校”的這種信任并非偶然。
由于家就住在村委會隔壁,自“農民夜?!遍_辦至今,老周是一期都沒落下過,從最初的家政服務指導,到后來的梅渚素雞烹飪,再到稻蝦混養技術傳授和水稻病蟲害防治,在老周眼里,“總能學到新東西,就拿家政服務來說,照顧家里老人孩子也非常實用?!?/p>
“‘農民夜?!拈_課主題以村民需求為主,缺什么就講什么,用什么就教什么,老師們講得接地氣,讓村民們受益匪淺,大家的干勁更足了?!彪p橋村黨支部書記宗城志說,夜校不僅點亮了農村的“夜生活”,也把群眾引上了“致富路”。
幾期夜校開辦下來,參加的村民越來越多,開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這讓宗城志打心里頭欣慰,看得出雙橋村人不斷學習的態度,“農民夜?!币舱窃诠膭顚W習的氛圍中被大家伙所認可。
課前簽到。高一帆攝
身為一名黨員,養殖大戶王宏伢在不斷擴大稻蝦混養的同時,自然不忘帶著村民一起干。如今,村里青蝦養殖面積增至500畝,稻蝦混養面積更是增加到了2000多畝。
相比較老周來夜校當學生,王宏伢還有一重身份,就是組織養殖戶們進行課后交流,“那次夜校上課1小時,交流2小時,課后大家意猶未盡、興致不減。”王宏伢回憶說。
“夜校開辦的初衷就是在‘實戰中學習,在學習中實戰’?!弊诔侵靖袊@道,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能只顧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學習經驗,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地前行。
自“農民夜?!遍_辦以來,雙橋村已經舉辦了六期,上課內容就是農民最關心的身邊事,村里發展什么產業,村民最想聽什么內容,就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或者村里的“土專家”來講,每個季度至少開課一次。
“把理論講通俗,把政策說明白,讓農村群眾有空聽、聽得懂、愿意聽、能實踐?!弊诔侵靖嬖V記者,雙橋村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讓村民們更渴望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農民夜?!本统闪颂貏e受用的平臺,對鄉村振興大有裨益。
學技術、聊產業、拉家常,“農民夜?!币渤蔀槔上h農村新風貌的匯聚點。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村級“農民夜?!?8所,年均開課260多場,上萬人到校聽課并從中受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