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埇橋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萬尊東:深耕平安“沃土” 助力幸福埇橋
人民網宿州9月6日電(陶偉、張俊)群眾安全感96.57%,宿州全市第一;牽頭成立埇橋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服務;精準聚焦企業需求,持續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日前,埇橋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萬尊東在接受人民網安徽頻道專訪時道出平安埇橋建設的可喜成績。
2022年以來,宿州市埇橋區委政法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助發展,夯實平安穩定基石,推動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有力維護了全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交出了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合格答卷。
人民網安徽頻道:2022年,埇橋區為做好大平安建設,提升群眾安全指數、群眾滿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樣成效?
萬尊東:2022年,埇橋區群眾安全感指數為96.57%,位居全市首位。在大平安建設,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工作方面,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造氛圍,讓群眾警醒。通過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方式,讓更多群眾參與了解相關安全知識和預防措施。其中開展“雙提升”宣傳活動8980余次,走訪群眾近100萬人,轉發微博、微信5萬余條。
二是抓防控,讓群眾認同。以“平安巡”為抓手,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組建巡邏隊伍538個,參與巡邏人數33.5萬余人次,時刻讓群眾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并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2023年以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數由2022年上半年336人減少為2023年上半年258人,同期下降23.21%。)
三是優服務,讓群眾滿意。以“宿安釘”平臺為基礎,以基層網格員為抓手,搭建三級網格4411個,打通為群眾服務的“最后一米”。通過以上做法,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人民網安徽頻道:“楓橋經驗”是全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請問埇橋區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落實源頭穩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機制
萬尊東:為更好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埇橋區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埇橋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服務,打造“宿事速辦”埇橋治理品牌,具體體現在“四個一”。
一是多元協作“一張網”。公安、檢察、法院等政法部門和人社、住建等8大行業領域主管部門入駐中心,搭建多部門聯合辦公一張網,在全區選聘126名干部擔任調解員成立專家庫,著力創新“多元化解糾紛調處”模式,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二是多措并舉“一攬子”。對12345交辦、信訪轉辦、基層呈辦,綜合施策,全力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截至目前,線上共受理化解矛盾糾紛457件,線下受理矛盾糾紛932 件,多部門聯調化解776件,引導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問題136件,司法確認247件。
三是三級聯動“一體化”。依托區鎮村三級矛盾糾紛調處平臺,綜合開展問題聯治、事件聯處、平安聯創的新機制。三級矛調中心自去年10月份運行以來,各鎮街、村(社區)共排查矛盾糾紛2038起,調處1978起。
四是巡回坐診“一站式”。設立5個巡回調解室,在全區鎮街開展巡回“坐診”,一站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自2023年4月以來,通過巡回調解室登記矛盾糾紛79件,化解71件,為群眾提供政策解答207次。
人民網安徽頻道:“百業興旺”的宿州,離不開順心、安心的法治營商環境。宿州埇橋區政法系統如何為宿州各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萬尊東:全區政法系統精準聚焦企業需求,持續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今年1-6月份共走訪企業38家,梳理出法律風險點29個,提出法律意見建議37條,受理涉企信訪案件6件,辦結5件,為6名企業家解決了合理訴求;組織法律知識培訓37場次并搭建律師事務所與企業對接平臺,為企業解答涉法咨詢260余次,代理涉企訴訟19起。通過以上舉措不斷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護航企業行穩致遠,助力埇橋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