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數字經濟規模達5688億元 增長11.5%
人民網太原9月4日電(記者趙芳)“把數字經濟作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力量。全省上下奮勇爭先,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數字經濟發展邁上了新臺階。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6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增速排全國第11位。”
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加快轉型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發布會,同時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專場發布會,介紹了該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悉,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山西省推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1631”工作部署。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列為全省加快轉型發展的六大行動之一;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按照《工作要點》100項重點任務工作臺賬,逐條逐項壓實各部門、各市工作責任,按月形成工作動態專報,確保各項任務堅實落地;常態化開展全省及各市數字經濟發展監測評價,包括6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構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標尺”。
目前,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5萬個,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建成運行。太原、大同已入選第二批“千兆城市”名單。網絡基礎設施全面向IPv6演進升級,全省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到48%,家庭網關IPv6支持率達到93.5%。全省在用、在建數據中心設計標準機架達到82.78萬架,算力規模指數和存力指數均列全國第七。省內企業成功申報16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其中8個建設完成并已接入國家頂級節點。
此外,依托長城、曙光、百信等整機制造企業,云時代等集成企業,龍芯、華為、麒麟、統信等一批骨干企業,山西初步構建起CPU—操作系統—基礎軟件—整機—配套外設—應用集成的產業鏈條。電子信息制造業多個領域躋身全國前列,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697.2億元,比上年增長9.4%。
能源方面,全省累計建成48座智能化煤礦,121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數字政府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全省“1+N”的政務云基礎架構基本建成,非涉密信息系統全部遷移上云。
下一步,山西將全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協同發展,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搶先機,著力打通“煤—電—算—產”價值增值鏈條,大力建設全國算力高地;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積極開展數據要素價值試點示范,扎實穩固推進各項工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