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日 “共‘話’綠色西城之美”主題活動在西海濕地舉行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 (鮑聰穎 杜穎)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北京市西城區在什剎海西海濕地公園舉辦了以“共‘話’綠色西城之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本次西城區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結合西城區“雙提升”工程,通過開展豐富宣傳活動,廣泛動員轄區居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個人案例”代表、物業代表、保潔代表、屬地企業代表、社區代表、生態環境部門代表及學生共同朗讀了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最新出版的優秀生態文學圖書《含淚遠去的海島——碳中和的故事》節選片段,呼吁大家共同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倡導低碳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藍虹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帶來一堂題為《碳中和與中國未來》的精彩宣講,引導大家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為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西海濕地公園里,一群學生正拿起畫筆描繪著眼前的西海濕地美景。西城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從孩子的視角看綠色生態西城實踐,為西城區高質量發展畫出一個起筆,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綠色希望的種子。西城區生態環境局還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童”心護濕地--2023年西城區青少年生態·自然筆記征集活動,鼓勵青少年兒童關注身邊的自然及生物多樣性,以手寫、手繪的形式,展現西城區生態環境取得的成就。
此外,活動聚焦減量低碳綠色發展和城市生態保護重點工作,設立了圖文并茂的“西海濕地簡介”“水資源保護科普”“減污降碳”科普知識展板,以及“公民十條”、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主題展板,還邀請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參觀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基地---什剎海西海水質自動監測站等,多形式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從2018年5月中旬開始,西城區陸續對西海、后海、前海三海的環湖步道進行疏通,恢復了西海歷史上的濕地景觀風貌。去年完成了全長6.8公里的什剎海環湖綠道建設。此外,通過實施“留白增綠”,西城共新建口袋公園76處、小微綠地142處,新增屋頂綠化4.53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18萬延長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7.74%,位列全市第二。建成廣陽谷等6處“城市森林”,面積達10余公頃,建設完成全長2.4公里總面積19.4萬平方米的蓮花河濱水綠道。
近年來,西城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減量低碳綠色發展。累計完成23個低效樓宇項目改造,撬動19.6億元社會投資,釋放45.1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資源。西長安街街道成為全市首個全面完成架空線入地的街道,白塔寺宮門口東西岔獲評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天寧寺橋橋下空間變身“公共活力空間”。全國“雙碳”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今年落戶西城。大吉危改項目包含中國最大的集零碳建筑、光儲直柔一體的大型商業辦公綜合示范項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