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全國政協委員熱議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3-08-10 14: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全國政協委員熱議——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人民政協新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如何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如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幾位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工作實際談了體會和建議。

        ——編 者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委員: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要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加大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力度。重要生態空間是我國植被覆蓋度最高、生態功能最好、自然資產價值最大的區域,是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基石。當前,最為迫切的是要加大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度,提出保護的具體工程措施和保護機制,避免這些重要空間遭到破壞。同時,加快劃定生態廊道,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為基本架構、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生態保護格局。

        科學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上中下游開展協同生態修復治理;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方針,以“近自然修復”理念規劃設計生態修復;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尊重生態系統地帶性規律和自身特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分區施策,避免“修復性破壞”情況的發生。加強人工林生態系統的近自然修復和質量提升,推動生態系統修復從單純面積提升向面積和質量雙提升轉變。

        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督體制機制。強化生態環境部門的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全面履行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職責。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管機制,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的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提高生態保護修復成效。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金星委員:

        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提兩條建議:

        加大對林草科學基礎研究的投入。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是應用研究及高技術研究的奠基石。為科學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需建設一批戰略定位高端、組織運行開放、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技創新平臺,打造林草科技國家戰略力量。在生態和生物質能源等領域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特別支持。加強林草基礎研究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力度,培養造就高水平的林草科技研究隊伍,為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儲備力量。

        加強對生態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視。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茖W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應積極倡導全社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建議圍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做好科普資源開發、基地創建等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普體系。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闡釋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等舉措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松琴委員:

        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強化科技創新賦能。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將科技創新作為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抓手。建議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有序發展風電、水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推廣應用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從源頭上減少資源使用和污染排放。

        強化治理體系建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要基礎保障是強化治理體系建設。建議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與常規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點,健全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健全完善市場化機制,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排污權、用能權、水權、林權交易制度。

        強化社會環境營造。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和受益者。建議廣泛開展宣傳引導和典型示范,倡導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加快推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創建活動。政府加強充電樁、自行車專用道等綠色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資源供給,讓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志揚委員: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營造綠色低碳發展大環境,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堅持燃煤源、工業源、移動源、面源綜合治理,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深化工業源污染治理,繼續推動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垃圾焚燒企業對標治理。

        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強化工業廢水治理,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整治。實施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加強海水養殖污染防治,開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調查,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

        持續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利用,深入開展農用地周邊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加強用地準入管理,動態調整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名錄,加強騰退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開展重點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與風險評估,落實新污染物管控措施。

        持續補齊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及監測監管等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造農村戶廁,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管水平,補齊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短板。

        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委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從目前來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法治保障的作用不可或缺。為此建議: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律法規立改廢釋纂工作,健全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體系。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但同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同推進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生態文明領域法治建設仍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草原保護管理工作已由圍繞畜牧業生產服務為主轉向生態保護為主,現行法律法規已難以滿足新時期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應加快完善以草原法為核心的草原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建議立法機構和相關部委積極開展生態環境領域修法立法的調研和梳理工作,按照輕重緩急將相關法律法規納入立改廢釋纂規劃,通過科學立法增強生態環境法治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嚴密的法治保障。

        構建高效的法治實施監督體系,確保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落地落實。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當前在環境保護領域仍然存在法定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部分法律制度措施執行不夠到位、生態環保執法監管有待強化等問題。建議相關部門深化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體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相關部門尤其是基層部門監管執法質效,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防止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等現象。健全生態環境法治監督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持公正司法、推進全民守法,促使美麗中國建設的每一個領域和環節都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積極推動區域協同立法,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2023年新修訂的立法法增加了區域協同立法條款,為通過此類立法解決跨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立法依據。對于重點攻堅的生態環境問題,建議相關部委統籌協調、指導支持相關地區積極構建協同治理機制,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領域全面協同配合,以高質量的協同治理體系助推生態環境治理。

        民建江蘇省蘇州市委會副主委宋青委員:

        加強科技支撐,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高校大有可為。當前,在基礎研究方面,高校仍存在重大原創性成果不足、頂尖人才和基礎理論人才缺乏、科研成果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在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高校可以發揮基礎科學研究的優勢,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為此,高校要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原理,產出一批領跑或并跑國際的原創性成果,破解關鍵技術的理論瓶頸,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高校是創新的策源地,加強協同創新和技術轉化格外重要。聚焦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具備“學以致用”到“用以治學”的協同能力和集成優勢。高校應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圍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所需的生態產業、生態技術、生態產品,開展相關技術集成創新,構建多學科協同創新和多領域集成創新體系,推動生態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

       ?。ū緢笥浾咄鮽ソ?、龔相娟、董絲雨參與采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实系列在线|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免费无遮挡|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中国jlzzjlzz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日本里番全彩acg里番下拉式|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igao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最近免费韩国电影hd免费观看|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国产大陆xxxx做受视频| 七次郎在线视频永久地址| 毛片免费观看网址|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 91在线丨亚洲|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观看| 伊人电影综合网| 能在线观看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97精品在线视频|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 欧美肥老太肥506070|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