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礦區飛來“鳥中大熊貓” 黑鸛在北京門頭溝王平濕地安家
人民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孟竹)昔日礦區引來珍稀鳥類,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在北京門頭溝區王平濕地落戶安家,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和游客紛紛前來打卡。
一只只黑鸛時而飛翔藍天,時而漫游水面,在陽光照耀下,羽毛五光十色,姿態愜意自然。“雖然暑熱難當,但永定河邊仍有絲絲涼意,這里生態優美,我經常在這里觀鳥拍照。”一位攝影愛好者說。
黑鸛數量極其稀少,目前全球僅存2000余只,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在我國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鸛對棲息地的要求極為‘挑剔’,這次在王平濕地安家,與近年來王平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王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的王平鎮是門頭溝重要的煤礦區,曾因煤炭開采環境遭到破壞,近年來,隨著煤礦的逐步關停,山體植被陸續恢復,永定河生態修復治理,“水源得到涵養,綠水青山回來了,黑鸛也就隨之而來。”
為了保護好黑鸛的“新家”,王平鎮成立“鳥類觀測員”隊伍,記錄轄區河段棲息鳥類的形態特征、取食行為和受人為干擾強度,為科學開展珍稀瀕危水鳥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和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修復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去年,王平濕地同期監測到的黑鸛數量最高為10只左右,而今年目前已經達到15只,黑鸛在永定河王平鎮流域內已存在穩定的繁殖群體,棲息和取食范圍逐步擴大,這對于豐富轄區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功能完整性影響深遠。
目前,候鳥直播平臺已開啟,為觀鳥愛好者提供線上平臺。下一步,王平鎮將依托西王平村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探索將生物多樣性融入生產、生活及基層治理全過程,計劃新建候鳥觀測基地,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到生態保護行列中,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綠色發展路徑,不斷助力全域景區化特色小鎮建設。(門頭溝區王平鎮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