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方莊:“一核四鏈一網”為社區治理裝上“智惠路由器”
為發揮社區黨建協調委員會和在職黨員作用,強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豐臺區方莊街道芳星園三區社區黨委成立“星援志愿者之家”,構建“黨建+志愿服務”工作新格局,在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中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星援志愿者之家”以功能型黨支部為核心,黨建引領“四鏈一網”——社區志愿人才鏈、信息鏈、服務鏈和資源鏈,形成社區志愿服務網絡,賦能社區養老,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成立功能型黨支部,夯實社區志愿服務根基
為充分發揮社區在職黨員專業優勢和職業技能,社區黨委成立“星援志愿者”功能型黨支部,以“地緣”為紐帶,成立星援志愿者服務群,每月公布兩次志愿服務活動內容,雙報到黨員按照社區網格劃分和志愿服務類型,可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項目中來,解決轄區居民實際困難。在“雙創”工作中,星援志愿者功能型黨支部結合“雙報到”黨員實際情況,劃分黨小組,認領志愿服務內容,開展垃圾分類、飛線治理、共享單車拜訪等活動,積極帶動廣大居民理解、支持、參與創城創衛活動。
激活黨員專業“儲備”,打造社區志愿人才鏈
志愿者隊伍成立重在社區人才挖掘。星援志愿者初創于防疫星三社區志愿鐵軍,最初只有15-20人左右。疫情結束之后社區黨委牽頭組織人員招募,推動隊伍完整化和規范化,著力吸收社區內60歲以下具有熱情和公益心的青壯居民。如今志愿隊伍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已有50人左右,平均年齡33.5歲,其中黨員占比高達80%左右。此外,隊伍中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能人”,包括中央部委機關、在職教師、消防中隊、燃氣公司、自來水公司、社區商戶等多行業領域人才,形成了全方面、跨領域的人才鏈,為后續開展多層次的志愿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黨建協調委員會助力,打造社區志愿資源鏈
星三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有效整合黨建協調委員會各項資源,發揮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平臺作用,進一步整合成員單位專業資源和人才資源等優勢資源,轄區單位哆來咪為幼兒舉辦錄音棚唱詩詞活動、協同南方莊醫院提供上門取藥、聯系消防隊員燃氣公司提供老年人安全檢查、組織蜀峰樓餐飲店為社區老年人做助老餐、老年人免費上門理發、普蘭德洗衣店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洗衣券、足球俱樂部聯系卡美爾公司代理提供志愿者服裝、設置跳蚤市場廣告牌吸引轄區單位參與等。結合社區黨建協調委員會“三項清單”,明確協商共建機制,定期召開黨建協調委員會星援志愿者服務專題會議,有效促進資源跨界整合,形成了多方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整體合力。
居民需求精準“把脈”,打造網格化黨建服務信息鏈
“我們社區老齡化嚴重,關照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是我們的工作重點。社區人手有限,無法滿足全部老人的照護需求,因此我們發動志愿者成立了‘星援志愿者之家’,共同照護需要幫助的老鄰居,增加鄰里情。”作為社區的“百事通”黨委書記,馮建欣說到,社區通過網格化管理和區域化黨建工作,精準“把脈”居民需求,與黨建協調委員會三項清單相結合,形成志愿服務“三項清單”,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并將隊伍細分為方案策劃組、慰老服務組、心理輔導組、社區單位組、安全防范組、文體組等專項小組,實行動態管理。
居民服務規范“策源”,打造社區志愿服務鏈
為進一步促進志愿者隊伍組織化發展,星援志愿者隊伍明確服務機制和管理模式。志愿服務流程方面,根據居民需求進行項目策劃,通過“掌上四合院”、宣傳欄等多渠道宣傳,發動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主動認領,形成“設計策劃-宣傳動員-組織開展-過程記錄-總結反饋”志愿服務全流程管理。志愿服務項目方面,以“關愛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為主力,分組包片進行網格管理,建立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臺賬,強化定期聯系制度,做好每周一次家訪、每月一次生活服務,開展為金婚夫妻錄制《金婚頌》送祝福等特色活動。特色服務策源方面,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形成聯動,策劃跳蚤市場、幼兒讀書會、參觀消防支隊等一系列特色項目,形成了全方位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務鏈,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
“目前星援志愿隊伍將近有50人,大部分都是在職黨員,他們無論是在專業技能還是知識儲備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星援志愿者隊伍骨干王旭達描述道,“如果出現應急和突發狀況,我們的隊伍能迅速擴容至200-300人左右。這些人都來自于轄區黨建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比如蜀峰樓、二小、二幼大概分別有20人到30人的隊伍,燃氣公司、消防中隊、自來水公司等也都會積極配合,各方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
芳星園三區社區黨委書記馮建欣同志介紹,社區黨委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于社區實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形成以社區黨委為核心,轄區單位黨組織、非公企業等多元聯動治理機制,引導星援志愿者隊伍發揮智能、惠民利民的“路由器”功能,以“弘揚志愿精神、營造公益氛圍、實現多元共治”為宗旨和目標,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體制機制完善和創新,促進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