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在通遼成立
7月1日,節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通遼市舉行。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代表正式簽約,成立節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
據了解,通遼市現有水稻種植面積30多萬畝,種植品種以傳統水稻為主,生產過程中存在過度依賴淡水、抗旱性差等問題。節水抗旱稻是兼具水稻高產優質和旱稻節水抗旱的一種新型水稻品種類型,具有高產優質、節水抗旱、少肥少藥、適于輕簡化栽培的特性,符合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需求,將對通遼市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科學調優種植結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節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成立后,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將通過建立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合作研究、互惠互利的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等模式,探索建立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開展包括節水抗旱稻育種理論、技術和突破性新品種培育研究、可持續生產技術、高效生產模式和人才的創新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及市場的開發等,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鏈多環節增效,促進節水抗旱稻高質量發展。(記者 鮑慶勝 薛一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