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桐鄉:數字賦能打造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鄉村振興,數字先行。6月28日上午,浙江省鄉村數字經濟暨智慧農業“百千”工程現場推進會在嘉興桐鄉召開。這也是2023年桐鄉首次承辦省級農業農村領域現場推進會。
桐鄉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桐鄉的鄉村田野間正悄然發生著巨變。會上,桐鄉以《數字引領“三鏈”強基 打造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為題,進行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桐鄉堅持把數字經濟和智慧農業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增量,通過聚焦“鄉村大腦”做優數據鏈,聚焦科技支撐提升創新鏈,聚焦數字經濟做強產業鏈,在“三鏈融合”之下,以數字經濟賦能打造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19年4月,桐鄉農業經濟開發區揭牌成立,桐鄉就此翻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蝶變躍升的嶄新篇章。
四年來,桐鄉以農開區建設為載體,圍繞生豬、食用菌、種苗等特色優勢產業,整合優化產業布局,建設一批現代農業“集聚區”,形成了智慧產業集聚發展的農業硅谷模式,現已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個、省級未來農場2家、省級數字農業工廠8家。
隨著數字化因子的匯聚,菊鄉大地上涌現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智慧農業標志性成果。
養好1萬頭豬需要幾個人?在桐鄉,答案是3個。浙江華騰牧業有限公司首創的生豬智能生物耳標,讓華騰石灣未來豬場內的1萬多頭豬也像人一樣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身份證。一枚小小的耳標可以記錄其從成長到屠宰加工、門店銷售的完整周期,實現生豬養殖全程精密智管。如今,該模式已在長三角多個地區復制推廣。
在桐信種苗未來農場內,各類瓜菜類蔬菜種苗長勢良好,有趣的是,面積達5500平方米的數字種苗工廠內,幾乎很少看到農民勞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在“辛勤耕耘”。正在工作的自動嫁接機器人,通過高性能的可編程控制器及配套的精密部件智能識別,在達到接穗及砧木精準定位后,即可進行嫁接作業,種苗成活率能達99%以上,且每天能夠輕松嫁接苗種3000株,這是人工以前埋頭苦干一天一夜也做不完的工作量。
目前,華騰石灣未來豬場和桐信種苗未來農場均成功入選浙江首批“未來農場”,并在現場獲得授牌。
智慧農業的“桐鄉實踐”,不僅于此。
桐鄉創新開發的“興羊富民”數字化應用,布病防控模塊在全省推廣;聯合中國農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校專家智庫,構建“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聯盟,培育農業科技研發機構82家,成功研發疫苗注射機器人、蘑菇智能采摘機器人等一批智能化裝備。此外,桐鄉還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商建設,大力培育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成立石門灣公共直播間,建成電商專業村56個、零售網店2.85萬家,農產品網絡營銷額達21.1億元。
以數字化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的“數字翅膀”激蕩起澎湃動能,也讓桐鄉的智慧農業發展在全國脫穎而出。桐鄉已連續四年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評價先進縣,入選全省數字鄉村試點縣、全省數字鄉村“金翼獎”十佳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