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0%
人民網南京6月27日電 (張瀚天)6月27日,人民網從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江蘇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0%。
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700億元,對全國的貢獻接近12%;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江蘇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明顯突破,蘇州實驗室成為國家核心戰略科技力量,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創造了太赫茲無線通信最高實時傳輸記錄等重大成果,“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等一批大國重器“亮相登臺”。
“江蘇將始終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表示,下一步,江蘇將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江蘇產業急迫需要出發,構建以實驗室為引領、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干、重大科研設施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高水平建設實驗室、高標準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高質量建設重大科研設施是江蘇三大任務。“我們將對24家通過重組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予以專項支持,加快構筑40家左右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方陣,組建江蘇省實驗室聯盟,努力形成建制化科技攻關能力。”他說。
截至目前,江蘇已建有國家高新區18家、國家創新型城市13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并率先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南京成為全國首個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徐州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擁有國家創新型縣(市)14個,居全國第一。其中,江蘇全省70%以上的研發投入、80%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90%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蘇南實施或完成,蘇南自創區已成為江蘇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
江蘇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列,高水平人才支撐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才資源總量增長54%、總數達1400多萬,全職在蘇兩院院士人數增長24%、總數達112人。”據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季振華介紹,一直以來,江蘇堅持引進培育“雙輪驅動”,精心組織實施省“雙創計劃”“333工程”等省級重點人才工程,統籌推進教育衛生、人文社科等行業領域人才發展。
“江蘇的過去靠人才驅動,江蘇的未來也必然靠人才引領。”季振華表示,下一步,江蘇將著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完善人才生態、平臺、計劃、服務“四位一體”工作格局,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走在前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同時,將持續開展人才評價“破四唯”政策舉措的研究和實踐。制定人才特殊調配辦法,在薪酬、績效、保障等方面探索突破性政策,促進人才跨區域、跨體制、跨單位流動。探索推進容錯備案制,對無故意過錯、未取得預期成果的不作負面評價、免予追究責任。積極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布局,圍繞江蘇省重點產業集群,推動建設一批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全力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創載體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事業編制“周轉池”,支持重大科創載體、新型研發機構、龍頭企業等引進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更好地服務保障高能級人才平臺建設。
此外,江蘇還將實施高匹配人才計劃、提供高水平人才服務。加大產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支持力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創新制高點,引進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完善“江蘇人才服務云平臺”功能,升級人才“蘇暢卡”,在健康管理、子女教育、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專屬服務,為廣大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