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秋墓葬發現楚式青銅器 映射晉楚爭霸歷史
人民網太原6月16日電(記者段思齊)今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兩座春秋墓葬資料。資料顯示,在出土器物中發現了風格鮮明的楚式青銅器,晉國腹地墓葬中出現楚式青銅器,恰恰是晉楚爭霸歷史的映射。
據悉,陶寺北墓地位于臨汾市襄汾縣陶寺村北,因盜墓被發現。2014年至2015年初步探明墓葬1283座,從墓葬分布情況來看,應該有統一的規劃,墓葬由早到晚從西北向東南排列,西北部某些墓葬年代較早,屬兩周之際,東南部已至戰國時期,墓地延續約500年。春秋時屬晉,戰國屬魏。
出土的楚氏風格青銅器。
本次對外公布的兩座墓中隨葬品主要有銅器、陶器、玉石器、骨器、漆器等。其中一座發現銅鼎,上有三個銜扣與蓋邊的一周平沿相合,短蹄足足根為浮雕的獸首,蓋上及腹部有數周凸弦紋,是鮮明的楚式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銅盞是東周時期楚國常見的一種器物,始見于春秋中期偏早,從目前資料來看,銅盞主要分布于楚國和楚文化影響下的鄭國、許國等諸侯國地區,在山西春秋墓葬中還是首次發現。
“東周時期楚國是晉國霸業的主要對手,戰爭頻發,紛爭不斷,兩國在政治、軍事、文化上既互相競爭也彼此成就。晉國腹地墓葬中出現楚式青銅器,就是這種關系的映射。”該項目領隊王京燕介紹。
此外,兩座墓葬都有一周鵝卵石和泥土堆積的二層臺,是一對積石墓葬。晉國春秋墓葬中,積石是身份等級的標志之一,由此推測,兩座墓葬為高等級貴族墓。(圖片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