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牛業發牛財 肉牛產業“牛勁十足”
“這些牛按照月齡、品種進行分群管理,TMR飼喂系統根據牛的身體指標生成科學合理的日料配方,一次投食,自主采食。”每天清晨,內蒙古旭一牧業有限公司飼養主管張繼平打掃完牛舍后,開著專用配料車往來于各個牛棚之間,只需十幾分鐘就能完成飼喂工作。他說:“這個占地600畝、存欄8000多頭牛的養殖場,只需幾名飼養工人。”
杭錦后旗新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陜壩鎮中南渠村。成立以來,合作社以肉牛養殖為主業,積極創新發展模式,探索現代化全鏈條產業發展路徑,成功孵化出內蒙古旭一牧業有限公司這家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增產增收顯著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牧民增收致富,開創了農企互助多贏的新局面。
建立“合作社+農牧戶+金融”發展模式
合作社圍繞巴彥淖爾市及杭錦后旗優勢特色肉牛產業進行布局服務,大力開展養殖場地、飼喂、防疫及良種繁育“四個標準化”建設。創新推出了“犢牛寄養”“托牛所”等服務模式,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原料和技術服務等支持,并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養殖戶的肉牛。
在政府給予養殖戶相關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協調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及融資擔保公司發放無抵押擔保低息貸款,推出利率僅為6.5‰的肉牛產業發展專項金融產品——微利“肥牛貸”,貸款期限3年,為具有養殖意愿和能力的養殖戶解決了資金問題。
推行“八統一”“養殖雙模式并行”管理模式
合作社創新推行“統一購買肉牛、統一購買商業保險、統一應激期管理、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統一人工授精、統一銷售、統一資金管理”的“八統一”肉牛養殖新模式,徹底解決了過去小養殖戶缺犢牛、缺技術、缺飼料、缺資金、缺市場等一系列難題,為農牧戶養殖解決了后顧之憂。
同時,合作社堅持“養殖雙模式并行”:一是“自養”模式。合作社以低于市場價格將牛犢賣給有飼養經驗的養殖戶自行喂養,待牛犢成年后再優先返售給合作社賺取養殖差價。二是“寄養”模式。沒有飼養經驗的養殖戶購買牛犢后,交由合作社寄養代管,年底統一分紅,有效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風險,保障了養殖戶收益。每年合作社寄養到周邊農戶的牛犢達5000多頭,帶動1000多戶農戶從事肉牛養殖,同時吸納周邊農戶成為產業工人。截至2022年底,參與“犢牛寄養”和在合作社打工的農戶,年人均工資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打造“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全鏈條發展模式
合作社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社員要求,成功孵化出了內蒙古旭一牧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累計完成投資8.6億元,建成了年屠宰加工3萬頭肉牛的生產線、年生產15噸有機生物飼料的加工線和設計存欄3.5萬頭的養殖園區。
同時,合作社、龍頭企業與內蒙古農牧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構建了產學研一體化創新聯盟。目前,合作社配備了現代化的實驗室,擁有科研人員18人,建立了內蒙古農業大學博士服務站,科技力量日益壯大。
此外,合作社還不斷吸納肉牛養殖、繁育等相關領域專家和技術團隊提供長期科技支撐,合作社從國內外引進優質純種的種母牛、種公牛,為農牧戶免費提供養殖服務學習崗位,做到家家能養牛,戶戶會養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