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化共創享 歷久彌新在東城”系列活動收官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池夢蕊)6月9日,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2023東城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物活化共創享,歷久彌新在東城”系列活動圓滿收官。深受群眾喜愛的集章打卡、惠及青少年兒童的線下沉浸式劇情研學、青年學子與文物專家學者以“文物活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創共享”為主題的交流大會輪番上場,精彩紛呈。為期九天的活動,以文物古建為骨,以創新形式為媒,以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深入挖掘文物古建的文化內涵和多重價值,持續推動文物活化利用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6月1日-6月9日,打卡集章活動火熱進行。活動選取北京鐘鼓樓、永定門、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前門23號院等特色文物點,設置精美活動主題印章,吸引廣大人民群眾走進更多的東城區文物古建筑,品味文化遺產之美。
6月3日,16位青少年兒童來到鐘鼓樓,化身小偵探,開啟了一場穿越古今的時間之旅。大家沉浸在神秘玄奇的劇情中,以小組分工、團隊協作、AR交互等形式尋找藏有中國人時間秘密的寶物,逐步感受鐘鼓樓計時報時的重要作用,體會中國人眼中的“時”。活動使青少年兒童深度感受鐘鼓樓的“活”力,共享東城區文物保護利用成果,以創新生動的形式詮釋文物價值內涵,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6月9日,充滿青春活力的主題活動在鼓樓券洞拉開帷幕。古老的鐘鼓樓,迎來了一股蓬勃朝氣。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熱愛文物的青年大學生和文物領域的專家學者,相聚鐘鼓樓“ 文物活化共創享,歷久彌新在東城”主題交流大會,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活動中,“東城區文博數字活歷地圖”發布。“東城文博數字活歷地圖”是東城區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生動講述文物建筑歷史故事,促進文物與旅游融合,而啟動的重點項目。項目采用H5、二維碼、動畫、手繪等技術手段和藝術效果生動解讀文物歷史文化內涵,借助“故宮以東”動漫人物“麒東東”替文物講述背后故事,聚合展示東城區文物資源,推介文物周邊旅游線路和產品。未來,麒東東將帶領大家一起走近更多的東城文物。
鐘鼓樓文創衍生品也在本次活動上首發。今年2月以來,在東城區文旅局的領導下,鐘鼓樓文保所與紫金生態-方壺齊物社開展長期合作,圍繞鐘鼓樓的歷史文化脈絡,探索打造一系列“時間+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物活化利用產品。體系首發啟航的七大系列:鐘鼓印象、上映天心、四神來復、十二月神、節氣群鼓、十二時辰、天下隨時,共計二十四款文創品,一同構建了中國時間文化產品矩陣,精彩講述了我們古老文明中的時間智慧,是鐘鼓樓文物活化利用的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東城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走進群眾、貼近生活,持續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手段新技術,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展示文物資源活力與價值內涵。未來將繼續搭建全社會共創共享的文物保護聚合交流平臺,秉承“崇文爭先”理念,守正創新,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精細化管理重點點位 豐臺專項檢查“門前三包”責任單位1200余家
- 茶產業盛會2023“兩展一節”今日開幕 特設十周年回顧展
- 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北京門頭溝舉辦非遺展示活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 “數字經濟創新分會”落戶西城 北京茶業交易中心年底上線
- 第二屆京西地區發展論壇6月13日舉辦 京西產業發展規劃和階段成效將發布
- 朝陽區夏收工作全面啟動 預計收獲冬小麥1200畝
-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6月15日在豐臺舉辦 將首發太空旅游等項目
- 點亮文化傳承之光 北京大興非遺體驗進校園讓師生零距離領略非遺魅力
- 五大商用密碼技術前沿研究成果亮相密碼“豐”會 北京豐臺商用密碼產業高地加速形成
- 國際檔案日:福建促兩岸檔案文化開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