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算力大會緣何在呼和浩特舉辦?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員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計劃于2023年7月1日至3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辦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
6月1日的北京,綠意盎然。內蒙古大廈,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北京新聞發布會正在進行。發布會上,呼和浩特市向有關各界鄭重發出邀請。
“芒種”,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民諺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之說。而這次邀約,是呼和浩特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搶抓發展機遇的一個縮影,也傳遞了呼和浩特要把發展機遇變成發展成果的決心和實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召開中國綠色算力大會,意義深遠。這是一次為加快實施國家“東數西算”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助力提升國家整體算力能效和綠色能源使用水平,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數字中國建設的一次盛會。
搭建平臺開啟行業深度交流合作,展示全國一體化算力樞紐節點內蒙古樞紐的建設優勢和成果
呼和浩特為何要舉辦中國綠色算力大會?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對推動科技進步、行業數字化轉型及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算力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特點,對于地方數字經濟和GDP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帶動作用。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在算力產業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至4元的經濟產出。
此外,發展綠色算力可加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享受數字化時代帶來的便捷、便利。
同時,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計算和存儲需求大幅提升,算力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也持續增長,推動算力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和重中之重,已成為各界共識。
在發布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回答記者提問時認為,未來,算力將成為支撐各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引擎,“雙碳”目標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將長期驅動我國算力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算力應用將全面賦能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此背景下,舉辦中國綠色算力大會對于助力提升整體算力能效和綠色能源使用水平,加強綠色算力發展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想通過舉辦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搭建這樣一個交流平臺,開啟行業深度交流與合作。”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長張際飛表示,要展示全國一體化算力樞紐節點內蒙古樞紐的建設優勢和成果,把和林格爾新區打造成為承載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綠色算力發展的前沿陣地和國家級平臺。
舉辦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是呼和浩特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是呼和浩特加快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呼和浩特全力打造“中國云谷”、建設以云計算大數據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具體行動。
搶抓“東數西算”工程和“雙碳”目標實施機遇期,六大優勢讓呼和浩特發展綠色算力底氣十足
中國綠色算力大會緣何能在呼和浩特舉辦?發布會現場給出答案:我們有六大優勢!呼和浩特發展綠色算力底氣十足。
——政策優勢。一方面,內蒙古是全國唯一同時擔負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和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重任的地區,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謀劃布局數字經濟的核心區域,正式納入了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內蒙古將發布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1+2+N”政策包,從能耗、資金、管理、電力等方面舉全區之力予以支持。
——能源優勢。內蒙古是全國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擁有全國57%的風能資源,超過21%的太陽能資源,新能源資源豐富。2022年,內蒙古專門出臺了《關于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力交易的若干政策》,數據中心用電成本全國最低。
——區位優勢。呼和浩特是自治區首府,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腹地,是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也是國際公認的大數據產業黃金緯度區中距離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氣候優勢。呼和浩特位于北緯40-42度之間,年平均氣溫7.7℃左右,空氣干燥、氣候涼爽,天然降溫就能保證大數據中心自然散熱,節約成本可達45%以上,是建設大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網絡優勢。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通運行,網絡總出口帶寬達51.8T,與全國18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立直達鏈路,形成了內通全國、外聯俄蒙歐的通道網絡體系。
——算力優勢。呼和浩特先后引入了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中行、農行、建行、交行、內蒙古農信社“五大”金融機構,華為、東方國信、中數興盛“三大”頭部企業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數據、運營、研發中心;建成“青城之光”、內蒙古超級大腦等4家超算應用平臺,阿里、并行等6家智算超算中心在建。目前,數據中心標準機架達到15萬架,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100萬臺,超算能力達到120P。
加快培育算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力打造“最強綠色算力供給者”
好風憑借力,扶搖上青云。
“以呼和浩特為代表的西部地區在綠色算力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應當緊抓搶抓‘東數西算’工程和‘雙碳’目標實施機遇期,打造面向‘援京助東’的綠色算力保障基地,形成電力網和算力網深度融合發展的典型范式,吸引以綠色算力為基礎的上下游配套產業向西部轉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所長徐志發認為,呼和浩特還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溢出效應,豐富AI、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西部地區的應用場景,加速企業、行業以及供應鏈等不同層面生產力的提升,加速西部地區數字化轉型進程,縮小東西部地區的數字鴻溝和經濟差距。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先行先試、苦干實干,經過5年多的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6年,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在呼和浩特建設國家級新區。同年12月22日,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建設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新區管委會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代管。
2017年2月2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5年來,新區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確定為國家火炬大數據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城市、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榮獲2020“中國最具投資營商環境新區(區域)”、2021“(區域)高質量發展最具投資價值園區”,在2022年全國城市新區發展潛力百強中位列第68位。新區已經成為自治區和首府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創新人才集聚和成果轉移轉化的主平臺。
“下一步,和林格爾新區還將立足我們既有的算力優勢,圍繞‘存、傳、用’,加快培育算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力打造‘最強綠色算力供給者’。”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徐艷國說。
以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綠色算力發展,積極探索綠色算力調度機制和技術創新,構建國家“東數西算”綠色算力中心是內蒙古貫徹“數字中國”建設和“雙碳”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當下,呼和浩特正在方興未艾的數字經濟時代全力以赴、奮勇爭先。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他們在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道路上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必將有更大作為,實現更大跨越。(記者 鄭學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