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區城南街道社區鄰里節深度打造“城南相伴”
“你好,鄰居!”從家門口相遇到在專屬的線上家園“城南相伴APP”里問候,從社區工作千“社”一面到一社一品有序打造,從昌盛模式共商共治探索到新時代鄰里關系重塑……今年的鄰里節上,昌平區城南街道居民連連收獲驚喜。
5月26日,城南人迎來了共同的節日——“城南相伴 鄰里向善”第五屆“社區鄰里節”。上午9點,活動在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龍泉禪寺門前廣場舉辦,活動通過“鄰里聚心 家園有情”“創新聚能 共治有方”“品牌聚力 惠民有道”三個篇章,集中展示城南街道在基層治理方面的成果,彰顯鄰里共建共融的溫情與風采,同時啟動城南街道一社一品建設。
共唱一首歌 描繪城南建設成果
你心中的理想社區是怎樣的?活動一開始,一條音頻《傾聽鄰里心聲》就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生活在城南多年的老居民認為理想社區的前提是鄰里之間友愛友善,年輕的上班族希望社區環境干凈、優美,孩子則希望社區有更多的游樂設施……隨著街頭采訪視頻,現場觀眾一起追問未來社區應該具備哪些溫暖的場景。
為了回應這些期盼,居民、商企、社會組織、街道工作人員一起走上舞臺,通過“對話宣講”形式講述“鄰里共建”行動計劃。各行各業代表還通過改編歌曲《在城南想見你》,展現和諧城南需要友善的鄰里關系,活力城南需要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參加志愿服務多年的居民志愿者一邊看節目一邊說:“咱城南就是一個大鄰里圈,不同人群都為美好家園出力,城南才會越來越好。”
街道工委書記李建忠也深有感觸,他說,近年來,城南街道動員多元主體大力推動環境整治與提升,昌盛園老舊小區的蝶變、拓然紅石榴廣場的落成、社區活動場地的升級改造等等,一系列基層建設成果都是各方主體集體推動的結果,城南的“大鄰里圈”正在形成,只有軟硬件同步提升,全民共唱一首歌,才能更好地建設家園共同體。
盲盒聚新能 傳遞友善接力溫情
此次鄰里節活動加入了時下流行的“盲盒”環節,希望借此引發全民對鄰里身份的思考。活動前,居民認領統一規格、有專屬編號的“鄰里盲盒”盒體,按照活動規則與要求,籌備盲盒內的“鄰里告白禮物”,掃碼進入城南相伴APP,上傳編號、“鄰里告白”與感悟,之后在鄰里節現場實現“鄰里盲盒”交換,結交新鄰居。
現場拆出的第一份禮物是一張退休的老街坊們共同組成的合唱團合影。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隨著熟悉旋律的響起,激情澎湃地唱起《少年》,喚起了觀眾們在城南生活和工作的記憶。81歲的來新三是合唱團的“高齡”隊員,他帶來了自己在社區活動室排練的照片和10歲時的照片,他說:“我從退休就開始參加社區活動,眼看著合唱團從三五個人到現在的規模,感謝街道、社區搭建平臺,讓我們這些老街坊聚在一起,樂享晚年。今天這首《少年》既唱給自己,也唱給咱城南,希望每個城南人常懷少年之心,奔跑在希望的路上。”
據介紹,鄰里盲盒是城南街道第五屆鄰里節特別推出的一項行動,以盲盒接力的形式,結交新鄰居,傳遞鄰里情。截至活動當天,已有近千名居民參與了“鄰里盲盒”兌換活動。
APP+一社一品 深度打造城南相伴
此次鄰里節上,城南街道發布了“城南相伴APP”。這是城南人專屬APP,是獨屬于城南人的鄰里圈。在這里,每一位居民可以獲取最便捷實用的政務服務,了解新鮮及時的資訊,享受預約家政、智慧停車、自動報警等服務,結交友善的鄰居,更能在線提交訴求與心愿。“城南相伴APP”通過推出政務服務一件事、生活服務一件事、鄰里交往一件事、動員激勵一件事系列功能,搭建鏈接政府、商企、組織、居民的橋梁和紐帶,創建共治共享的互聯網家園。
社區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鄰里節是一社一品社區特色建設的開端。目前昌盛園社區以空間主理人推動志愿者+空間的治理模式、龍山錦園社區以“永續生活交換市集”帶動居民共同解決身邊難題,山峽社區以美麗樓門挑戰賽推動鄰里熟識共建家園……社區品牌的形成是多方調研和居民協商的結果,城南街道本著成熟一個推廣一個的原則,將持續做好品牌指導工作,探索出城南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煙火氣十足的創意市集,包括美食品鑒區、文創產品區、品牌展示區、互動體驗區等。城南街道的17個社區、5個村分別帶來了自己社區、村的特色品牌。居民不僅吃到了紙杯蛋糕、老北京蒜腸等美食,體驗插花、手工DIY衍紙作品,在打方包、滾鐵環、抽陀螺等游戲中追憶舊時光,還享受到理療按摩、口腔檢查等健康服務,更有專業攝影師為居民拍攝全家福或人物形象照。這些精彩照片同步在城南相伴APP上進行直播,讓沒能來到活動現場的居民線上觀看鄰里節,共同開啟“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