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一棟一棟修繕,一村一村整治。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使其綻放出新的精彩,功莫大焉。我省現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11個、中國傳統村落550個,數量分別排全國第一和第五。以集中連片保護為抓手,全力構建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為主體的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積極探索不同地域條件、不同文化特征、不同發展水平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新模式,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傳統村落被稱為“民族的記憶”,是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的縮影。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日前公示,我省介休市入選,去年則有平定縣、平遙縣首批入選。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其歷史價值和生態價值,是各地發展中面臨的課題。要以點帶面、試點先行,堅持循序漸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對傳統村落進行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搞鄉村振興,不是說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這些別具風格的傳統村落改造好。要實現生活設施便利化、現代化,能夠洗上熱水澡,村容村貌要整潔優美。”“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這為試點縣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去年3月1日,《山西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之后由省住建廳、省財政廳印發《關于做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國家示范縣工作的通知》,劃出工作重點。要以試點示范為引領,支持工程項目建設,探索保護發展模式,逐步構建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傳承體系。以傳統村落為節點,因地制宜連點串線成片確定保護利用實施區域,改造好、保護好傳統村落,更好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傳統村落也一樣,需要“活水”注入,創新發展。平遙作為我省文物大縣,各類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特別是傳統村落遍布全縣,岳壁鄉梁村、西源祠村,段村鎮普洞村、段村、橫坡村,朱坑鄉喜村、六合村,卜宜鄉梁家灘村,東泉鎮東泉村、彭坡頭村等10個傳統村落被公布命名為“中國傳統村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文化遺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隨著平遙縣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合作推動活化利用,開始形成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的新模式。
一磚一瓦講述歷史,一石一木承載鄉愁。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方能激發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要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以小規模、漸進式的節奏,持續提升傳統村落宜居度,注重保護和傳承鄉村特色,打造“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鄉村風貌。通過旅游公路、城市綠道、自行車道等方式,串聯融合沿線傳統村落,將傳統村落融入城市,充分展現歷史文脈。相信,在傳承中加強保護與利用,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就能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更好留住鄉愁、造福鄉親。(徐補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